駝峰空運飛行員歸葬 抗戰遺族跨洋致敬

B-24解放者式轟炸機是二戰期間美國中型轟炸機,要是執行運輸任務就改稱C-109「解放者快車」。(圖/星條旗報)

對日抗戰期間,美國大批飛行員前來中國協助作戰與空中運輸,其中許多年輕的戰士就魂斷異鄉,一直到許多年後,有幸被尋找到飛機與遺骸才能夠落葉歸根。近日美國陸軍第14航空軍奧斯佛中尉(Robert Eugene Oxford,小名「尤金」)的遺體,終於在11日送返美國喬治亞州康柯德小鎮(Concord)歸葬,整個歸葬儀式是全套軍禮盛大進行,並有許多緬懷美軍抗戰貢獻的中國人也跨洋前往小鎮觀禮,還有一部份沒能赴美的抗戰遺族也合寫聯名信,對這位美國英雄表示無限的敬意。

1941年12月8日,日本對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發起偷襲,史稱「偷襲珍珠港」,遇襲後當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先是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軸心國宣戰,世界第二次大戰自此發生轉折,美國也開始努力支援已經獨自抗戰4年的中華民國,其中協助中華民國取得大後方制空權是相當重要的,前有美國志願隊AVG(飛虎隊)的幫忙,後有美國陸軍第14航空軍的組建,都是建立有效的空中力量,但是當時日本已燎原之勢橫掃中南半島,奪得越南、泰國、緬甸,使得中華民國原有的陸運也告中斷,因此第14航空軍還必須肩負起航空運輸的任務。

駝峰空運的一景,C-46運輸機與崇山峻嶺。(圖/網路)

第14航空軍的空運,主要是駕駛中型運輸機C-46、C-47從印度出發,將物資運往雲南昆明機場,其間還必須飛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在當年飛機推力有限、缺乏良好導航儀器的情況下,飛機經常要與高山的上升氣流與沉降氣流搏鬥,使得飛機就會隨着山脈而忽上忽下,因此這條航線被稱爲「駝峰航線」(The Hump),也就經常造成事故,這些事故的飛機殘骸灑落在人跡罕至的喜馬拉雅山脈當中,在戰爭時代也沒辦法搜救,使得飛機殘骸愈堆愈多。據說,在天氣良好的時候,運輸機甚至可以在空中清楚的看見這些飛機殘骸遍佈整個航線,因此「駝峰航線」還有另一個冰冷的別名:「鋁谷」(Aluminum Trail)。

「辣到極點」轟炸機與機組員的合影,這羣人平均年齡24歲。(圖/findagrave)

「辣到極點」轟炸機的投彈員,羅伯特.尤金.奧斯佛中尉。(圖/findagrave)

奧斯佛中尉就是這條航線的犠牲者之一。他生於1919年,在珍珠港事件時22歲,他立即決定投身這場大戰當中,報名進入德州米德蘭陸軍飛行學校(Midland Army Flying School),1942年畢業後來到中國,編入第14航空軍308轟炸機大隊425中隊,以投彈手的身份加入一架名叫「辣到極點」(Hot As Hell)的B-24轟炸機,一同飛行的組員總共是:正駕駛威廉.史華森(William A. Swanson)、副駕駛謝爾頓.錢伯斯(Sheldon L. Chamber)、導航官爾文.澤斯(Irwin Zaetz)、投彈手羅伯特.奧斯佛(Robert E. Oxford)、工程官查爾斯.吉恩(Charles D. Ginn)、通訊官哈利.昆恩(Harry B. Queen)、炮手詹姆斯.辛恩(James A. Hinson)、炮手小艾福德.蓋倫(Alfred H. Gerrans, Jr.)。

由於駝峰航線的C-46、C-47運輸機有限,因此奧斯佛的「辣到極點」雖然是轟炸機,仍必須執行運輸任務,「辣到極點」也成功的執行8次駝峰任務。遺憾的是,1944年1月25日「辣到極點」在起飛後不久就失去聯絡,再也無聲無息。一直到2006年,「辣到極點」纔在山谷間被發現,機上的遺留物與遺骨經由美國非營利組織「作戰失蹤人員」(Missing in Action)耗費10年的比對,終於確認了飛機與機組人員的身份,「辣到極點」的組員們才送返美國,以隆重軍禮厚葬。

「尤金」奧斯佛的歸葬儀式,以最莊嚴的軍禮進行。(圖/網路)

消息透露之後,人口僅300多人的喬治亞州康柯德小鎮立刻多了許多人羣,有些是美國軍禮儀式人員,他們是美國國民兵與軍警,負責摩托車開道與相關儀式,小鎮居民也出面迎接這位二戰美國英雄,手上拿着花與美國國旗表示紀念,儘管他們並不都完整了解那段戰爭的歷史,但只要知道他是二戰期間殉國的英雄也就夠了。另外還有200多名中國面孔也在場觀禮,有些是美籍華人,有些則專程從大陸飛來小鎮致意。

小鎮居民都出來迎接英魂返鄉,父母帶着孩子一同參加。這是美國民衆人人都具備的愛國心,也是美國能長保強大的重要精神原因。(圖/網路)

除此之外,還有20多名不能出國的抗戰遺族們,他們能深刻感受因爲戰爭而失去親人,卻無處尋找遺骨的痛苦,爲此決定合寫聯名信,託人送給奧斯佛的後人們,告知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也有一羣牢記者那段歷史的朋友,永遠不忘與祖輩一同並肩抗敵、壯烈犧牲在各地的英魂。這些後人分別是:孫瑞星(常德會戰犧牲的孫明瑾中將 之子)張慶成(棗宜會戰犧牲的張自忠上將 之孫)、陳瑾(徐州會戰犧牲的陳蘊瑜少將 之孫女)、王偉(淞滬會戰犧牲的楊傑少將 之孫)、朱鋌(徐州會戰犧牲的朱家麟中將 之孫女)、易明(南京保衛戰犧牲的易安華少將 之孫女)、易超平(南京保衛戰犧牲的易安華少將 之孫)、劉朝輝(南京保衛戰犧牲的劉秉勳少校 之孫)、宋麗萍(南口戰役犧牲的於恩濤少校 之外孫女)、羅自芳(宜昌保衛戰犧牲的羅紹昌中校 之孫)、常鋼(徐州會戰犧牲的朱家麟中將 之外孫)、常銘(徐州會戰犧牲的朱家麟中將 之外孫)、鄔霄勇(徐州會戰犧牲的詹化球少校 之外孫)、陳曉海(桂柳會戰犧牲的陳克球中將 之孫)、郝枚(忻口戰役犧牲的郝夢齡上將 之孫女)、倪凱生(南京保衛戰犧牲的倪國鼎中校 之孫)、唐啓悅(晉南會戰犧牲的唐淮源上將 曾孫女)、潘學焱(晉南會戰犧牲的潘爾伯少將 之子)、孔祥昆(徐州會戰犧牲的莫肇衡少將 之孫)、饒華剛(南京保衛戰犧牲的饒國華上將 之曾孫)、趙令蓉(徐州會戰犧牲的趙渭濱少將 之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