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防護服 換上學士服

澳門學生李陽和她的同學們投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受訪者供圖

澳門學生李陽在畢業典禮上。受訪者供圖

仲夏時節,暨南大學的校園裡,邵逸夫體育館傳來陣陣畢業典禮的雀躍。移眼體育館左上方,“同心抗疫”的紅色橫幅見證着這場來之不易的典禮。

“在臨近畢業之時,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暨南大學口腔醫學院澳門籍學生李陽身着學士服作爲畢業生代表說。

在穿上這套學士服前,防護服、防護眼鏡和麪罩是她近兩月的固定“裝備”。而校園中,像她一樣的港澳臺僑學生還有很多。

一封感謝信▶▷

送給23名港澳臺僑留學生

6月7日,一封來自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感謝信寄到了暨南大學。“他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展示了熱血青年應有的風采和精神風貌。”23名港澳臺僑留學生的姓名躍然紙上。

5月31日22時開始,廣州離穗人員必須持3天內核酸陰性證明。核酸檢測需求大大增加,醫院緊急籌建核酸檢測支援隊。李陽、臺灣籍學生陳子淇等港澳臺僑學生動員並組建了實習生核酸檢測志願隊,連夜接受培訓、投入採樣。

“就當免費做了一次焗桑拿!”厚厚的防護服被李陽和同學們看作桑拿房。雨天,防護服內外都溼透了,外層雨水與內層汗水交織。據不完全統計,這批“95後”人均採樣工作時長20小時以上,人均核酸採樣900人次以上。

6月23日,160人組成的暨大援助南沙抗疫志願者服務隊又出征,其中,16個港澳臺僑醫學生再次以行動彰顯着青春力量。

“目前,我們學校有港澳臺僑醫學生超1000人。自從廣州新一輪疫情出現後,來自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中醫學院等學院港澳臺僑學生超過200人次,參與了大規模核酸篩查、新冠疫苗接種等工作。”暨南大學醫學部主任羅良平介紹道。

一條招募信息▶▷

半小時集合超百名志願者

6月初,邵逸夫體育館作爲天河區重點街道的核酸檢測點,如同畢業典禮一樣熙攘。

除了雪白的防護服之外,館中隨處可見的黃色馬甲同樣顯眼。這些身影,是暨南大學參與到此次社區核酸檢測之中的志願者。

就讀於中醫學院的香港學生、暨大杏林志願者服務隊隊長陳泓伶看到了同學們的擔當與力量。

“當時是下午5點,老師發消息說需要招募200名醫學生參與抗疫服務。在我發送招募抗疫志願者消息後,半小時內便集合超過100名醫學生志願者參與培訓,7點便開展核酸系統的操作培訓。”陳泓伶回憶道。

“5月底,我們在一天內組建了127名港澳臺僑學生,恢復了科普公衆號的運營,幫助開展政策和知識宣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的香港學生鄧嘉霖說。

疫情防控科普是暨南大學自去年疫情時期就開始的工作。120多名港澳臺僑和內地學生組建起一支新冠肺炎志願科普團隊,搭建疫情科普信息平臺,成立多個志願小分隊開展文獻解讀、線上解疑答惑,並創作新媒體科普推文。

“作爲一個選擇留在內地就讀醫學專業的臺灣學生,感謝祖國這4年的栽培。我覺得無論是參與核酸檢測志願服務還是科普團隊,這是我的使命。”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的臺灣學生任婕如說。

據暨南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5月—6月間,學校石牌校區、番禺校區各開展兩次核酸檢測,並持續開展疫苗接種工作,累計有100餘人次的港澳臺僑志願者參與到抗疫相關志願服務工作之中。

南方日報記者 錢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