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請回歸專業

(圖/Shutterstock)

關於這次宏都拉斯與臺灣斷交,轉而與大陸建交,我總統府、外交部及陸委會一致抨擊中國以金錢利誘,惡意搶奪我邦交國,粗暴打壓臺灣的國際交往與活動空間,破壞臺海和平與穩定,傷害臺灣人民的感情,中國從不履行建交承諾等等,這些似是而非屬上個世紀冷戰思維的老掉牙話術,仍被沿用至今日中國已強勢崛起的國際格局,聽起來格外的刺耳,尤其當中國在推動其一帶一路的雄才大略外交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以更宏觀視野正確理性的看待問題。

首先,中國大陸並未挖臺灣的外交牆腳,崛起的中國,爲要養活14億人口並滿足人民對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及保護其海外利益,必須確保糧食、能源及礦產等戰略物資供應無缺,國家的安全、生存與發展不受威脅,中國必須爭取與國,以突破美國拉幫結盟在全球的圍堵與封鎖,爰歷次中國與臺灣友邦建交,應視爲在聯合國的一中框架下,中國按照其既定進程,執行其國家安全發展的全球戰略佈局,做好中國自己份內事,若說因此造成臺灣的斷交潮,也只是中國在全球爭取與國的同時所產生的外部附加效益,這是在當今的國際格局,中國形勢比人強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結局。

中國已無須像以往花錢買邦交,中國突破美國戰略封鎖,在全球爭取與國的抓手就是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源自於中國東部面向太平洋,西部連接歐亞大陸的地理位置,中國是海權國家也是陸權國家,然其工業重心及經濟命脈卻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爰爲國家安全戰略縱深防禦需要,中國結合馬漢海權論及麥金德陸權論等地緣政治的戰略意涵與中國的基建狂魔形成戰略對接,挪出中國大量外匯存底的1/4用於執行一帶一路倡議,併成立亞投行向全球開發中國家投入中國資金與技術,打造中國自己的全球經濟格局,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經濟體系,已見成效。

此次中宏建交,中國允協建三座水壩及修築宏國北部科特斯港(Puerto Cortes)通往西南沿岸海港艾內幹(Henecan)間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鐵路,這些都會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以既有的資金、技術與過剩的產能來執行,當計劃完成後中國將評估是否在港口設置軍事基地,以保護其海外利益及海上運輸的戰略通道。中國這些短期資金的投入除換得主權國家的相互承認外,未來則有源源不斷戰略利益回收,豈是臺灣提供宏都拉斯或立陶宛再多的金援僅能換得一紙「外交承認」或「臺灣名稱」,卻毫無其他效益,所能比擬。

中國既以其宏偉的一帶一路戰略與我友邦建交,基於自身利益實無理由不盡速執行承諾的計劃,若說工程有所延宕,例如中國在其鐵桿盟友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與瓜達爾港開發及中緬石油管線工程等都延後十數年始完工,以及薩爾瓦多的聯合港(La Union)開發計劃,均因美國的從中阻擾,以致工程延後。(作者爲退休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