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數據向好,企業感受有“溫差”,中國品牌出海直面競爭

今年前4月我國外貿數據呈現向好態勢,在一季度增長5%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至5.7%。然而,不少外貿人的微觀感受和宏觀經濟數據卻存在一定“溫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提出,從外貿角度看,導致“溫差”的原因主要在於結構性的變化。近年來,隨着我國生產成本的逐漸提高,以往相對簡單和輕鬆的外貿形式可能會越來越少。這促使更多企業不得不主動開拓市場、投入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這對企業來講就會更加困難,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時相應來講風險也會更高。”

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對應的是中國製造從訂單式代工向研發創新以及品牌化的進階之路,也對應着中國品牌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提升。

“小巨人”成出海新力量

在5月10日於上海啓動的中國品牌日活動上,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攜手節卡機器人等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出現在了今年新增設的專題展區上,這也是該活動首次開設機器人專題展區。這些“小巨人”企業成爲了中國品牌出海的新生力量。

“近年來我們每年的海外業務都在翻倍增長。”作爲分管海外業務和全球市場運營的負責人,節卡機器人常務副總裁常莉告訴第一財經,海外客戶對於新品牌的信任需要經過一個並不輕鬆的過程。但一旦接洽成功,對方就會重點關注產品本身,也會給予中國製造用品質比拼的資格。其中,歐美用戶對於機器人“入門”的性能測試堪稱嚴苛,比如對速度和負載的要求需要同時實現實際使用中不會達到的極限值。這也意味着,能夠通過層層篩選最終留下來的,必定是極爲優質的,而中國製造擁有這樣的底氣。

前4個月的外貿數據顯示,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62萬億元,佔全國出口比重的近6成,同比增長6.9%。在海關總署列出的機電產品的12類出口重點商品中,11類實現了正增長。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和集成電路分別增長9.7%和23.5%,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增長24.9%,船舶增長108.4%,家用電器出口同比增長16.4%。除了機電產品,前4個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保持6.9%的增速。

安永大中華區零售與消費品行業主管合夥人鄭銘駒認爲,中國消費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的優勢主要來源於成本控制、產品多元化、完整且靈活的供應鏈、創新智造能力的提升,以及豐富的線上營銷經驗。然而,企業出海同樣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文化差異、市場競爭、法律法規和人才建設等。建議中企加強國際合作,同時利用數字化營銷工具和社交媒體平臺,拓展多元化銷售和營銷渠道,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覆蓋率。

借力跨境電商和區域一體化

隨着跨境電商的發展,大量中小企業正在加快品牌出海的步伐。

全球跨境支付公司PingPong中國區電商業務總經理鄭志坤錶示,過去的十年,中國的供應鏈一直走在線上化和科技化的路上。隨着市場的發展,供應鏈的轉型變得更加緊迫,他們在前線市場可以看到,很多做傳統貿易,尤其是低端產品的企業,正在往微笑曲線的兩端轉型升級。

作爲中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杭州商務局跨境電商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浙江尤其是杭州的外貿企業具有較強的品牌意識,因此也會更願意通過亞馬遜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直接觸達消費端。

在5月8日舉行的首批長三角國際品牌創新案例發佈暨長三角品牌國際化發展研討會上,蔚來、上海核工院、寶武集團馬鋼交材、中國建材國際、科大訊飛等30個品牌創新案例入選,涵蓋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個領域。

作爲長三角國際品牌創新案例徵集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閻海峰表示,長三角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際品牌發展力度,推動長三角經濟以及國內外經濟實現高市場化、高品質化、高價值化發展。毋庸諱言,長三角國際品牌發展面臨相應挑戰,建議長三角加快形成適合於自身品牌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政策協同,堅持以品牌化、國際化推動區域共同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