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調查:三大VR頭顯購買者滿意度不足50%

美國的“雙11”,黑色星期五剛剛過去,很多吃土的小夥伴估計鼓起勇氣又剁了一次手。VR公司們前來湊熱鬧,HTC Vive降價100美元搞促銷,Oculus聯合PC廠家推VR-ready機器和頭顯捆綁1000美元套裝,最終促銷出多少套實在不好估計。銷售量對於幾家VR公司來說一直是禁忌,HTC說自家頭顯肯定賣過了14萬;Oculus壓根不敢說自己賣了多少;索尼PSVR保持王者其實,不屑透露賣出了多少套,怕把兩個競爭對手嫉妒到尿血。

不管賣了多少套頭顯,最重要是用戶是否滿意。近日,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就發起了一項調查投票,題目非常簡單,就是讓購買了高端VR頭顯的用戶來評價,覺得自己買的東西是否值回票價。結果還是相當驚人的,投票從北美時間11月25日開始,截至到北京時間11月27日,共有1653名用戶參與投票,其中覺得“我超愛I Love It”的用戶有743人,佔總人數的45%;覺得“還行吧It’s ok, I guess”的用戶有525位,佔總人數的32%;而覺得VR頭顯不如預期(Ecpect More)的用戶有385位,佔總人數的23%。

結果是不是挺令人驚訝,對於這三款高端VR頭顯產品,對其表示滿意的不足50%。由於TheVerge只有一個簡單的投票,並沒與和要求用戶提供投票理由,所以無從分析用戶的“痛點”究竟在哪裡。不過,我們大可從一些已知的信息來推測,高端VR頭顯表現未能達到用戶期望的原因。

用戶:骨灰遊戲玩家+潮人

年初Oculus Rift公佈5000元以上的售價時,IN2曾經寫下博文爲其叫好。三大頭顯除去索尼PSVR,O記和HTC Vive的價格都在600美元以上,加上至少700美元的高端PC——VR消費級設備的定價首先將一般消費者排除在外。意願負擔這麼高價格只爲了體驗VR的基本上除了早期的VR粉絲之外,最大的受衆羣體就是骨灰級遊戲玩家。相對於一般消費者,這些玩家對於VR這個新科技的接受度更高,同時也相對寬容一些,更能理解VR目前的侷限性。

O記和HTC要是膽敢將頭顯價格降到399美元,相信調查中“不滿意”的用戶指數絕對指數級上升。

內容:數量增多 仍缺殺手級遊戲

內容匱乏一直是人們不看好VR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實相比於一年前,現在幾大VR平臺上都已經有了至少200款以上的VR遊戲和相關應用。截至目前,遊戲平臺Steam上的VR獨佔遊戲已經達到650款,另外還有近200款遊戲支持VR模式,數量上已經有質的提升。不過這其中大部分依然是Demo性質的遊戲,且魚龍混雜,真正優秀的VR內容依舊稀少。當一個用戶花費萬元以上配齊了,裝備,卻發現VR平臺上的遊戲一週時間就玩的差不多的時候,怎能不讓其對VR頭顯給出“差評”。

另外,在定價方面,目前大多數高質量的VR內容的定價往往在30美元以上,比傳統遊戲大廠的3A級遊戲都要貴不少,但是前者的遊戲時間和質量和後者比依然有差距,這也是爲什麼不少VR用戶都會吐槽目前VR遊戲定價太高。這也沒法責備VR遊戲開發者,在目前受衆基數不夠的情況下,要維持團隊生存,只能以高定價賺取足夠的利潤。

聯機:不能跟基友一起玩的不是好遊戲

之前,有VR愛好者博文中描述了VR用戶的尷尬:邀請好友體驗VR,好朋友體驗過後表示非常有意思,但隨後馬上說咱們趕緊打開Xbox來把Halo吧。讓網吧開遍國內的是網遊,而真正能夠吸引住用戶的遊戲,也一定是能夠聯機和好基友一起玩的。可惜目前大部分VR遊戲和體驗還都是單機狀態,即便是一些能夠聯機對打的遊戲,由於VR用戶目前數量不夠,經常出現等半天也湊不到一個Team的情況。

想象一下《反恐精英》或者《魔獸爭霸》只能用單機模式玩,是個什麼感覺,用戶估計打兩把就把頭盔一扔,直接去找暴雪爸爸和好基友搓一晚《守望先鋒》了。

都說2016是VR元年,三大VR廠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消費級VR頭顯產品,IN2記得之前調研機構的預測是今年頭顯出貨量應該達到300萬左右,其中索尼的PSVR佔大頭,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算上黑五和聖誕季,三家大廠估計也很難達到這個目標。

也許,我們只是把VR的概念推得太快了而已,忘了人們接受新事物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是湖北區域騰訊授權的服務商。及時獲知最新產品動態,搶先知曉廣告行業熱點。匯聚智匯推官方全媒體平臺強勢資源,以大數據挖掘和多維定向爲基礎,坐擁300餘個廣告位,超8億用戶規模,高效觸達目標客羣,大幅提升企業推廣效果。

武漢微分享,微信ID:whwfx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