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臺疫苗危機何時落幕 人人施打疫情也難快速緩解

專家認爲,就算臺灣人人都施打疫苗,仍須3至4周纔會產生抗體,意味着短期內仍會有確診案例出現。圖爲抵臺的莫德納疫苗。(圖/中央社)

《德國之聲》28日報導,過去一年多以來因疫情控制得當而享有防疫模範生美譽的臺灣,近日卻出現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的窘境。蔡英文政府爲此宣佈、隨後更延長第三級警戒,並積極尋找疫苗供應以提升全臺接種率。然而,隨着採購BNT疫苗失敗、對大陸疫苗存疑,加上本土疫苗最快也要到6月才能申請緊急授權,這場疫苗危機不知何時才能解除。甚至,施打後仍需3至4周纔會形成免疫力,因此就算籌措足夠的疫苗,也難看到疫情迅速緩解。

從臺灣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8日表示,現在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趨緩,卻沒有下滑的趨勢,這意味着疫情仍不樂觀。從每日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數來看,數字仍持續上漲,且以高齡者與慢性疾病患者爲大宗。這代表高風險羣只要染疫,就會有大量重症患者涌入醫院,造成醫療體系無法負擔。

※僅1.34%的疫苗接種率

報導指出,目前蔡政府估計截至8月底前,可獲得總數1,000劑的疫苗爲民衆施打,並在10月時將疫苗接種率有現在的1%左右提升至60%。相較於政府雄心萬丈的計劃,臺灣現在的疫苗接種率遠低於其他國家,至今接種人數約30萬人(接種率1.34%)。

這背後原因除了臺灣只有AZ疫苗,而AZ疫苗又有血栓等副作用的疑慮外;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分析,過去1年臺灣成功穩住疫情,導致政府官員與民衆都沒有感到接種疫苗的急迫性。

他認爲,隨着疫情開始爆發,上半場靠着強大防守能力而成功抗疫的臺灣,在下半場必須扭轉戰略併發起攻勢,而這就是接種疫苗。

※3種疫苗取得管道

目前臺灣共取得約3,000萬劑疫苗,分別來自COVAX分配的476萬劑,臺灣政府向莫德納與阿斯特捷利康採購的1,505萬劑,以及預購臺灣生產的國產疫苗1,000萬計。其中,外國採購的200萬劑疫苗將於6月抵臺,加上國產疫苗7月出貨,8月底就有1,000萬劑疫苗可施打。

除前述管道外,日本政府也考慮最快6月提供AZ疫苗給臺灣,以回報日本先前震災臺灣情義相挺;臺灣駐美大使蕭美琴也頻頻喊話,臺灣需要美國協助,以取得有效且安全的疫苗。

※疫苗引發兩岸口水戰

事實上,臺灣曾尋求向德國原廠直接購買輝瑞BNT疫苗,卻以失敗告終。陳時中表示,德國BioNTech要求臺灣將新聞稿中的「我國」改爲「臺灣」。雖然我方最終妥協,但合約終究沒有簽署。蔡英文直指中國大陸的介入,才讓臺灣與德廠始終無法簽約。

※對大陸疫苗懷疑

儘管大陸國臺辦表達有意提供疫苗與專家,拿下大陸、臺、港、澳代理權的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也表示願提供疫苗給臺灣;不過,我方衛福部則表示沒有收到申請,陸委會更直斥大陸從未透過現有管道提出願意提供疫苗的資訊,卻又到處放話抨擊臺灣阻止大陸疫苗進入。臺灣在取得疫苗的整個過程受到何種阻撓,大陸心裡有數,外界也都明白。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在受訪中表示,過去兩岸從未有過疫苗方面合作。但批准使用他國疫苗,除了看最終產品的品質外,製造與運送過程都需要符合臺灣標準,食藥署恐認爲風險過大不適合引進。

紀駿輝則補充,向大陸疫苗說不絕對與政治無關,單純只是科學考量,因爲大陸始終不願透露疫苗臨牀實驗的數據。甚至不只是臺灣,其他有別選項的國家,或是憂心大陸疫苗安全性的國家,都不願進口與使用大陸疫苗。

※本土疫苗預計7月交貨。

目前臺灣進行疫苗研發的廠商爲高端與聯亞,而這兩款也都已完成第二期臨牀實驗。考量到臺灣疫情不容樂觀,恐在未完成第三期臨牀實驗下,先於6月申請緊急授權,獲准後隨即生產並於7月交貨。

何美鄉表示,自己也是本土疫苗的受試者,且對臺灣疫苗具有信心。雖然沒完成第三期臨牀試驗,勢必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不過考量到臺灣亟需疫苗,補救辦法可將第二期臨牀試驗擴大並持續追蹤。

她強調,臺灣受限於規模較其他國家小,不需爲了與他國一樣而亂了陣腳,就穩紮穩打照計劃來即可。

※接種後數週才產生免疫力。

紀駿輝則提醒,即使提高了疫苗接種率,疫情也不會立刻戲劇化的消退。由於注射後需要3至4周纔會形成抗體,因此即使臺灣人人都完成施打,之後的1至2周仍會出現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