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中國國內旅遊熱折射消費新動向

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道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7月17日刊發題爲《中國國內旅遊熱預示新經濟路線圖》的文章,作者爲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李成和該學會前研究助理馬利爾·普拉瑟克,文章編譯如下:

一個有趣而重要的現象是,中國消費者的支出模式和經濟選擇發生了變化。中國的國內遊正在顯著增長,這折射了向體驗式消費轉變的動向,也讓人們對市場前景和社會經濟格局動態有了更深入瞭解。

2023年,中國的零售額同比增長7.2%,這低於過去兩位數的增速,但在全球範圍內仍具有競爭力。這種變化也凸顯出一個不斷進化的消費市場,它在很大程度上由年輕人口推動。這些年輕人正越來越重視體驗,而不是物質財富。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國內旅遊業蓬勃發展。一些指標顯示,預計到2024年底,國內旅遊業將反彈至疫情前水平或更高。春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已較2019年同期增長19%,據估算全年國內旅遊人數或超60億人次。有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人均每次旅遊消費已超越2019年水平。

另外一些報告顯示,旅遊服務從業者對行業前景持樂觀態度。

今年5月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地選擇國內遊而不是出國遊,主要原因包括國內遊選項更豐富、感覺更安全、費用更實惠等。此外,中國擁有快速、清潔、安全和廉價的交通網絡,這使得國內遊比出國遊容易得多。

中國的國內遊市場也有其獨特之處。首先,遊客們往往非常年輕,他們中的很多人年齡在35歲以下。其次,他們不僅想去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也樂於前往揚州、洛陽、秦皇島、桂林、淄博等具有文化內涵的中小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媒體對他們有很大影響力,那些在抖音或小紅書上走紅或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旅遊目的地,客流量往往會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外國遊客仍相對較少,入境遊客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實行免籤政策的東南亞國家遊客增加。不過,中國已經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也在制定政策讓入境遊更加便捷,這使得國際旅遊業可能會在未來反彈。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隨着經濟更多地轉向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推動旅遊業將有助於聚焦服務業發展,這對中國的整體消費和經濟增長都至關重要。

旅遊業創造的收入可以直接爲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並間接支持一系列其他服務領域,如酒店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和娛樂業。國內遊有可能加速推動中國向更可持續、更內部融合以及消費主導的經濟模式轉型。(編譯/盧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