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國學生遊中國“喜悅又欣慰”

來源:環球時報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4月5日文章,原題:讓美中關係變得有人情味 最近,我和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的學生們一起去中國旅行。我們驚訝地發現,自疫情結束以來,較少美國人重返那個國家。在上海,導遊目前只接待過一個美國學校旅行團,她預計今年還會再接待一個——與疫情前每年接待30多個美國學校旅行團相比明顯減少。但願這些都是低估的數字,陸續還會有更多的人。

這一下降正值美中關係跌至尼克松總統1972年訪華以來的最低點。兩國的新聞報道大多集中在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問題上,很少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觀點。引起共鳴的機會很少,後果也越來越明顯。

但自2019年以來,中國是否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人不再相信市場的潛力了嗎?他們恨美國人嗎?

短短兩週時間裡,我所在的班級儘可能多地瞭解了中國。我們去了3個城市,看到許多中國和美國企業,有些欣欣向榮,有些則爲生存而戰。學生們還跑到城市和郊區,開展獨立項目。旅行最後一天,我問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時,他們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與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從街頭巷尾的普通人到身家數十億美元的家族企業繼承人——的親身接觸和會面讓所有人感到驚喜。他們發現中國人熱情、謙遜。

那些曾經對中國抱有戒心或疑慮的學生也受到這次經歷的鼓舞。美國國務院的旅行警告讓許多學生憂心忡忡,但他們希望更多地瞭解這個國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媒體的報道。

喜悅和欣慰是相互的。當一名學生抱起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並將他拋向空中時,孩子和父母咯咯地笑了。賣6元一碗麪的婦女讓不懂中文的學生也能享受與中國顧客同樣的折扣。我們所到之處,人們都說,學生們像一股新鮮空氣,就像他們印象中的美國人一樣風趣、開放。他們與學生談笑風生,合影留念。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和美國人都相處得好,這次旅行也沒有讓我的學生突然變成中國的超級粉絲。但這確實有助於他們瞭解這個世界人口大國的複雜性。他們親眼看到,中國民衆與美國媒體報道給人的印象並不相同。

美中兩國必須消除許多分歧,而這不會一蹴而就。與此同時,我們必須保持面對面的交流。中國人和美國人絕不能忽視共同的人性。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越緊張,這一點就越重要。(作者錢楠筠,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