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這次關於中國的投票,歐盟內部出現“深刻分歧”
參考消息網10月6日報道 英國《每日快報》網站10月4日在題爲《隨着德國與中國聯手,歐盟在電動汽車問題上爆發內戰》的報道中說,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投票凸顯了歐盟內部的深刻分歧。在此次關鍵投票中,德國站在了中國一邊。德國財長林德納在強調避免“貿易戰”重要性的同時,呼籲“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德國汽車製造商警告稱,歐盟正在採取“錯誤的方法”,同時敦促與中國政府進一步談判,以避免貿易爭端升級。勢力強大的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稱:“我們明確表示,加徵關稅是錯誤的做法,因爲關稅不會提高歐洲汽車工業的競爭力。”
報道說,投票結果似乎將加劇歐盟一些最大成員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儘管德國心存疑慮,但法國支持加徵關稅的提議。
歐盟委員會已承諾與中國合作,找到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
德國在投票時站在了中國一邊,圖爲兩國國旗 資料圖
另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4日報道,歐盟27個成員國4日在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特別關稅進行表決時立場並不一致。包括法國和意大利在內的10個國家投票贊成,包括西班牙在內的12個國家投了棄權票,而德國等5個國家則投了反對票。
作爲歐洲主要的汽車生產國,德國反對徵收額外關稅,因爲它擔心這會影響其主要汽車品牌在巨大的中國市場的銷售。德國擔心中國政府會採取其他措施進行反擊。本週早些時候,德國總理朔爾茨呼籲繼續與中國就電動汽車問題進行談判。
報道說,其他國家,如西班牙在6月該措施最初提出時投了贊成票,但在首相桑切斯9月訪華時改變了主意。訪問結束後,桑切斯公開呼籲不要加徵關稅。在4日的投票中,西班牙投出棄權票。一方面,西班牙擔心自己的出口產品,如豬肉可能會受到中國的懲罰;另一方面,西班牙希望不要阻礙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在西班牙建立生產基地。
儘管法國政府投票支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但也有一些特定行業擔心成爲中國政府報復的目標。例如,干邑生產商認爲,政府贊成這一措施是錯誤的行爲。
“法國政府拋棄了我們。我們不明白爲什麼要以這種方式犧牲我們的行業。”干邑生產商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說。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10月4日報道稱,儘管德國投了反對票,但歐盟現在仍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從形式上看,懲罰性關稅是可以避免的。嚴格來說,懲罰性關稅尚未通過。
歐盟委員會和中國政府4日強調,談判仍在繼續。中國製造商已經提出了最低進口價格和最高銷售量等妥協建議。然而,這對歐盟委員會來說還不夠。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將如何反應。
報道稱,歐洲迅速擴大廉價電動汽車供應的希望已經破滅。中國廉價電動汽車的上市時間可能會推遲。與此同時,歐洲公司正在中國生產面向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這些汽車可能會變得更昂貴,或者被從供應名單中刪除。
延伸閱讀:
法國對歐盟通過對華關稅投贊成票 疑因不怕中國反制
當地時間10月4日,歐盟成員國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措施舉行投票,12個成員國棄權,5國反對,10國贊成,意味着歐委會可對原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爲期五年的高額反補貼稅。其中,在投贊成票的國家中,法國赫然在列。
觀察者網注意到,多家法國主流媒體對這次投票進行報道。法新社在4日的報道中稱,法國國家干邑行業管理局認爲,“我們要求推遲投票並通過談判尋找解決方案的要求被忽視了。法國當局拋棄了我們。我們不明白自己的行業爲何會這樣被犧牲。”據美國之音此前報道,法國干邑行業擁有4400多座農場,約8.5萬個工作崗位,在2023年銷售額下降22%之後,已經陷入困境。9月17日,法國干邑製造商在法國西南部城鎮干邑舉行示威活動,要求推遲投票。
2024年9月17日,干邑生產商在法國干邑白蘭地舉行的反對中國關稅威脅的示威活動中舉着標語牌 美國之音
但是,據法國《世界報》10月2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問柏林時重申自己對歐盟加徵中國電動汽車關稅的支持。“我確實支持歐委會。”馬克龍說,“歐洲製造商必須與一些具有優勢的中國汽車製造商競爭。”
中國是法國在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除爲本國汽車產業爭取時間外,法國投出贊成票的原因還有哪些?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楊鵬輝博士對觀察者網表示,法國在前期積極遊說歐盟成員國支持該提案,爲了維護其在歐盟內部的政治信譽,法國需要確保最終的投票結果與之前的宣傳口徑保持一致;同時,因爲德國投反對票的可能性較大,唯有法國作爲“贊成派”的中堅力量,才能確保投票結果符合其預期,這或許也是法國在展現其在歐盟內部的領導力。
此外,楊鵬輝認爲,法國的目的也是迫使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赴法赴歐投資,“此舉有助於增加法國的就業與稅收,縮小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支持法國的綠色轉型政策,並維護其在產業領域的戰略自主性”。
2024年10月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左)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柏林總理府會晤 法國《世界報》
當然,法國也會評估中國會針對法國某些出口商品進行反制的可能性。“然而,從歷史記錄來看,中國並未單獨對法國採取過此類貿易措施。” 楊鵬輝告訴觀察者網。
自2024年1月以來,中國已對歐盟的白蘭地(200升以下)、共聚聚甲醛、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並對乳製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此前,中國對歐盟最近的一次進口調查是在2019年7月。儘管法國是這些產品的主要生產國之一,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荷蘭、愛爾蘭同樣佔據重要地位。” 楊鵬輝說道,“而法國另一優勢行業——奢侈品行業本身已承受高稅率,關稅措施的實際效果可能有限,因此,基於這些考量,法國對中國採取激進貿易反制措施的擔憂相對有限。”
相對而言,楊鵬輝認爲,法國更爲憂慮的是中歐貿易關係惡化可能帶來的政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