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獨資公募難唸的“經”
2021年6月,首家由外商獨資設立的公募——貝萊德基金正式展業,距今已有三年。三年時間,外商獨資公募如雨後春筍,接連獲准設立並展業。在證券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支持和外資股東的佈局下,部分早年成立的合資公募也被納入外資體系,爲國內公募市場注入新活力。但與內資機構在投資風格、資源稟賦、品牌辨識度等方面不同,也令多數外資公募未能在發展初期就發揮出"全球資管巨頭"的實力,更有甚者還被市場質疑"水土不服"。下一個三年,外資公募將聚焦哪些業務的調整?新的發力方向又在哪裡?
"水土不服"的貝萊德基金
2020年4月,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正式放開。"開閘"之際,國際資管巨頭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和路博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率先提交設立公募基金的申請。2020年8月,獲中國證監會覈准設立後,貝萊德基金成爲取消公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以來,首家由外商獨資設立的公募基金公司。2021年6月11日,貝萊德基金正式展業,距今已近三年。但從飲"頭啖湯"的貝萊德基金來看,頭頂"全球資管巨頭子公司"的光環,卻未能發展得一帆風順。
具體來看,展業三年,貝萊德基金已經歷多名高管"換血"。2023年8月,貝萊德基金首位董事長湯曉東離職,由公司時任總經理張弛代任。彼時,貝萊德亞太區發言人迴應稱,中國區主管湯曉東在過去四年協助建立貝萊德的中國業務以後,表示希望探索貝萊德以外的事業機會。
直至2024年2月,有着高盛紐約總部、招行總行、貝萊德建信理財等豐富履歷的範華履新貝萊德基金董事長,也讓董事長一職空缺近半年的貝萊德基金終迎新"掌門"。
不過,新任董事長到位不久後,貝萊德基金的首任總經理也選擇了告別。2024年2月23日,張弛因個人原因離任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在張弛離任後,由公司督察長、合規稽覈部負責人、董事陳劍代任總經理,直至3月5日,陳劍正式擔任貝萊德基金總經理,並代任督察長。
除董事長外,2023年7月,公司副總經理張鵬軍也因內部工作安排原因離任,且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高管均於2020年9月開始任職,這也意味着,貝萊德基金多位創始高管成員相繼離任。除高管變更外,貝萊德基金元老級"舵手"唐華也於2024年1月因個人原因離職。
高管離任頻繁的背後,或也與貝萊德基金的產品業績不佳有關。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貝萊德基金旗下共有16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其中多達10只產品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仍告負,佔比超六成,而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A/C分別以-39.21%、-40.04%的收益率墊底,該基金不僅是貝萊德基金成立後的"首秀",也正是唐華此前"掌舵"的產品。
在高管離任、產品收益不佳的同時,貝萊德基金還一度遭遇負面消息。2023年9月,有市場消息稱,貝萊德將從中國撤資,貝萊德基金旗下個別產品也將清盤。不過,這一消息隨即遭到貝萊德的否認。針對貝萊德基金的後續發展規劃,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採訪,但截至發稿未獲迴應。而今年4月,範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貝萊德基金已朝着更加本土化的方向發展。
外資"鮎魚"發展進度不一
貝萊德基金的"水土不服",只是外商獨資公募在華髮展的一個縮影,從其他新設立的外商獨資公募來看,當前仍與貝萊德基金一樣處於發展起步階段。
在貝萊德基金遞交設立申請後,富達亞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也於2020年5月遞交設立公募基金的申請。2021年8月,富達基金獲中國證監會覈准設立,成爲我國境內第二家外商獨資公募。同年9月,路博邁基金也被覈准設立。
在政策支持下,外商獨資公募被覈准設立的速度也逐步加快。2023年1月,中國證監會覈准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全資設立施羅德基金;2023年3月,聯博香港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覈准,設立聯博基金;同年8月,安聯投資有限公司全資設立安聯基金獲准。
對於近年來新設立的外商獨資公募而言,目前在管規模仍較小,尚未有機構的管理規模超百億。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施羅德基金旗下分別有7只、3只、5只、1只產品,管理規模依次爲43.21億元、55.03億元、59.92億元、1.26億元。
另一方面,今年二季度,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旗下均有新基金成立。路博邁基金當前也有新品正在發售,旗下的路博邁安航90天持有債券擬於6月5日—26日發售。安聯基金則剛剛在2024年4月獲准展業,正在籌備新產品階段,目前尚未有產品申報。此外,當前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旗下還有新基金已申報,正等待中國證監會批覆。
除外商獨資設立外,在前述外資投資股比限制放開後,也有部分合資公募的外資股東謀求全資控股,多家機構當前已完成股權變更。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1月、2023年1月、2023年2月,泰達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外資股東相繼獲批實現全資控股,上述3家機構也因此更名爲宏利基金、摩根資產管理、摩根士丹利基金。至此,外商獨資公募數量增至9家。截至當前,還有範達基金等外資公募的設立申請等待獲批。
在外商獨資公募隊伍逐步擴容的同時,相關機構的發展進程卻不盡相同。從先"入場"的機構來看,此前作爲合資公募在國內深耕多年的3家機構成立時間均超20年。公開資料顯示,宏利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摩根資產管理分別成立於2002年6月、2003年3月、2004年5月。
不過,在當前9家外商獨資公募中,僅摩根資產管理的管理規模超千億。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摩根資產管理旗下共計95只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全部管理規模爲1308.95億元,在數據可取得的199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45。同期,宏利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的全部管理規模分別爲702.68億元、192.97億元。
可以看出,3家機構成立時間雖相近,但管理規模卻有較大的差異。在華林證券資管部落董事總經理賈志看來,管理規模的差異不僅和各家公募成立年限有關,也和各家公司的經營理念有關,但一般而言,外資機構不會特別追求規模,更在意中長期發展。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提到,管理規模的差異或是與不同機構的投資能力、公司治理、品牌影響力等因素有關。與內資公募相比,外資公募的優勢在於有國際化視野以及先進的管理辦法,但也存在本土化方面不如內資公募等劣勢,因此在本土渠道、業務管理、人才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在發展初期的外商獨資公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仍需"修煉內功",合資轉獨資的機構如何在近200家基金管理人中突出自己的優點,也需要"下功夫"。
"外資公募要應對發展難點,需要從更加本土化做起,如多吸收本地人才,通過一定的方式提高公司的品牌和影響力、號召力。同時,可以通過加強與國內基金銷售渠道合作的方式,實現做大做強"。楊德龍說道。
賈志表示,外資公募也是市場化的個體,也需要儘快盈虧平衡,實現良性發展。部分外資公募在成立初期,高起點建設疊加高配公司團隊,難免會遇到經營壓力。同時,外資公募還是要發揮投研上的優勢,控制好成本,用穩健優異的業績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實現良性發展。
儘管發展面臨一定的壓力,但部分機構看好中國長期發展趨勢和在華展業的信心並未動搖。富達基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爲首批在中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外資資管公司之一,富達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趨勢,並且致力於在中國市場的長線投資和長期發展"。
此外,摩根大通資產及財富管理部首席執行官歐朵思在近期也公開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正在上升。此前,安聯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奧利弗·貝特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表示,安聯正在加強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業務佈局,非常期待能夠在中國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支持下獲得公募基金和養老金投資管理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好中國市場的同時,外資公募也不斷加碼中國市場,多家機構自成立以來多次增資。例如,5月28日,聯博基金公告稱,經股東聯博香港決定,公司的註冊資本由2億元增至3億元。今年3月,路博邁基金完成自成立以來的第3次增資,註冊資本由3億元增加至4.2億元。2月,富達基金也將註冊資本由此前的1.3億美元增加至1.6億美元,這也是富達基金成立以來第4次增資。此前,貝萊德基金也在2023年7月第三次增資,註冊資本從此前的7億元增加至10億元。
展望中國市場發展前景,富達基金股票基金經理周文羣表示:"宏觀方面,今年以來,國內經濟仍處於不斷復甦的進程中,經濟活動正在反彈,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而同時經濟復甦較爲分化,外需強於內需,基建及地產相對偏弱。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爲宏觀調控措施將避免大水漫灌,方向上更加精準有力。展望下半年,重點關注財政政策端進一步發力對內需的支撐,同時也會積極關注提高股東回報等資本市場改革措施所帶來的長期機會。"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研究部策略專家俞一奇也提到,目前A股整體處於相對低位,下行風險可控;在經濟邊際企穩的情況下,市場或將逐步迴歸合理的定價邏輯,出現Alpha賺錢機會。一方面,供給主導的上游資源品和AI等新興產業趨勢值得長期關注;另一方面,一些行業的供需關係逐步改善,龍頭公司逐步走出底部區域(消費電子、鋰電、機械設備、養殖等)或將出現較好的投資機會。
北京商報記者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