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合資救英特爾…較差劇本
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積電赴美投資相關情境分析
外電報導,臺積電向輝達、超微(AMD)、博通等三巨頭提議,合資負責經營英特爾(Intel)晶圓廠的公司,消息讓市場感到震撼。外資分析師說,半導體關稅風險未除,市場又傳臺積電必須援助英特爾消息,就算目前合資是否成局言之過早,但長遠影響堪憂;凱基投顧先前所作情境分析也認爲,這可能是較差的劇本。
外電報導並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臺積電將負責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的營運,持股比例不超過50%。早在年初臺積電尚未宣佈加大美國投資前,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就已經動起來,分析臺積電在川普執政時期面對關稅、與英特爾合資等各種情境。高盛、花旗環球證券當時即指出,臺積電與英特爾合資有許多難點,研判要成真機率不高。
凱基投顧針對美國拯救英特爾,臚列出六項臺積電與英特爾情境分析,包括:一、修正晶片法案,重談赴美設廠補助。二、針對晶片課徵100%關稅。三、臺積電在美國建置先進封裝廠,並加碼前段產能布建。四、入股英特爾晶圓代工。五、英特爾承接臺積電在美國客戶的後續先進封裝訂單。六、技轉英特爾。
由上述情境看來,部分已經發生,像是臺積電已宣佈增加投資美國千億美元;部分情況要實現則困難重重,像是課徵100%關稅、技轉英特爾等,要不是難以實行,就是可行性不高。其中,針對臺積電入股英特爾晶圓代工,凱基投顧分析,目前英特爾約佔臺積電營收3%~4%,技轉與合資成本不計,光損失英特爾代工訂單就有影響,尚須考慮未來潛在外包訂單流失變數。
同時,臺積電還可能面對技術外流可能性,以及利益衝突、虧損可能需要透過權益法認列等疑慮。長遠來看對於臺積電財務是負面因子,是各情境中比較差的劇本。法人說明,在商議討論階段,任何討論與組合都有可能,然從實際狀況出發,合理性不高。若在政治壓力之下出現進一步發展,研究機構將會檢視實際條件,重新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