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狂殺846億元!「暴力式補跌」寫歷史第3大賣超金額紀錄

▲臺股大跌失守季線,引發投資人恐慌。(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楊絡懸/臺北報導

臺股在歷經颱風假連2天休市後,26日迎來「暴力式補跌」,外資狂殺賣超金額達846.46億元,寫下今年第二大金額,並排上歷史紀錄第3高,大盤終場大跌752.63點,失守季線22,212點,收在22,119.21點。

觀察臺股籌碼動向,三大法人合計賣超972.67億元,其中,外資由買轉賣,賣超846.46億元;自營商賣超208.85億元,已經連14賣;僅投信仍站在買方,買超82.64億元,連16買。另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自7月以來,外資已累積賣超逾2,250億元;自營商累積賣超逾1,173億元,投信則買超877億元。

臺股3大權值股臺積電、鴻海、聯發科皆同步走弱,使電子類股終場也重挫4.28%。晶圓代工廠臺積電(2330)盤中一度跌64元,衝擊加權指數達518點,臺積電終場以924元作收,跌幅5.62%,守住季線910.5元;鴻海(2317)下跌4.71%,收192元;聯發科(2454)下跌2.35%,收1,245元。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鬱如表示,臺股大盤指數已來到歷史高位,估值在相對豐厚的水準,市場資金似乎爲了規避風險而選擇流出股票市場,撇除這些非基本面因素,預估2024年下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仍穩定,市場需求依然存在,臺灣企業的高盈利動能將持續到2025年。

至於美國聯準會(Fed)預計將在9月降息,姚鬱如表示,屆時通膨風險降低且美國就業市場現況仍穩固,基本面具有韌性,並且市場流動性仍充裕,因此除非出現立即的經濟衰退風險,否則近期的股市反映的僅是多頭暫時休息,而非中期修正。

姚鬱如強調,市場噪音在美國大選前後都會存在,但這些非基本面的因素「只會在短期內影響股市」,當市場消化這些不確定性後,市場的回檔修正反而提供了具有競爭力和良好盈利增長公司的絕佳買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