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入局2900點保衛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12月21日,A股低開高走,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57%,守住2900點,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了1.08%、1.65%。

概念主題方面,Wind光伏逆變器指數大漲近5%、HJT電池、電源設備精選分別上漲了3.74%、3.66%,漲幅居前。

多位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歲末之際,市場容易受到資金面的干擾,但也往往是A股行情啓動的時間窗口。

亦有基金經理認爲,目前市場已經具備多個底部區域特徵,完成見底反轉的可能性比較大。

市場反轉或臨近

繼12月20日,A股成交額有所擡升之後,今日,市場成交額重回7500億元之上。

三大股指今日也止跌回升。截至收盤,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了1.08%、1.65%;上證指數微漲0.57%,報2918.71點,緩解了部分投資者對於大盤跌破2900點的擔憂。

“近一段時間,政策面、估值、海外流動性預期變化等各個方面都是在回暖的,有利於市場企穩回升,但是直到本週三,市場仍然是連綿的陰跌。”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談到。

對於這樣的市場表現,夏風光指出,在熊市殺跌末端、情緒面佔據主導的情況下,往往很難站在理性的角度來分析,此時看空的唯一理由可能只是因爲市場在下跌。

不過,夏風光認爲,12 月 21 日放量回升,有可能就是見底的信號。

他分析,當前,年度、月度到周線、日線的技術指標全部都在低位,是比較典型的多週期共振窗口,再疊加美聯儲加息週期見頂、和國內積極的政策配合等因素,市場經過短期的急跌後,完成見底反轉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在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目前市場已經具備了多項底部區域特徵。

他舉例談到,比如說市場的成交量出現了持續縮量。另外一個特徵是投資者入場意願低迷,因爲很多投資者是通過買基金入市,今年新基金髮行失敗案例比較多,這也是市場見到底部區域的一個重要特徵。

需要注意的是,從歷史情況看,歲末年初之際,市場容易受到資金面的干擾,“但也往往是A股行情啓動的時間窗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重點任務已有佈局和定調,加上國內的政策發力點往往在一季度,因此有利於在歲末探明底部,確認拐點。目前或可保持相對高倉位,積極佈局成長方向。”夏風光補充道。

順時投資權益投資總監易小斌也提到,時近年底機構觀望情緒濃厚,加之資金緊張,成交就非常低迷,這其實也是歲末年初證券市場較爲普遍的一個現象。

“距離今年結束只有6個交易日了,總體來說,行情發生突變的可能性相對小一些,但由於這兩年跌得比較透徹,估值下降加之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因此要緊盯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我們認爲明年的市場會向積極方向轉移。”易小斌表示。

談及近期的投資操作,易小斌透露,他首先是關注自己的持倉,對於跌幅較大而基本面沒有大變化的公司,逢低會進行回補,其次是尋找明年可能成爲相對熱點的賽道和公司做一些佈局。

2024年A股機會何在?

展望2024年,國金證券策略研究團隊分析,2024年市場行情或呈現震盪向上。節奏上,2024一季度存在春季躁動行情,2024二季度在國內外流動性均收緊的拖累下維持偏謹慎態度,下半年在海外流動性轉爲寬鬆的驅動下繼續表現爲上漲,同時國內基本面亦有望逐步實現築底並趨於改善,並帶動有效流動性於四季度出現回升,共同驅動A股上漲。

從投資角度來看,中歐基金權益投決會主席周蔚文表示,明年將是佈局長期價值股票的良機。

他指出,儘管市場存在地產和出口等方面的風險,但從宏觀經濟和股市估值角度看,投資者仍可以找到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具體來看,兩類公司將會是他和團隊重點關注的方向:一是受行業景氣度影響,短期業績較差,但長期具有價值的公司;二是新興行業裡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

對於當前市場環境下主動投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周蔚文認爲,隨着機構投資者比例的提升和市場信息的增加,市場短期定價日益有效,短期投資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減少。不過,從長期來看,主動投資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他指出,2010年以來,整個市場的市值增長主要由少數公司貢獻,這意味着主動投資者可以發揮精選個股的優勢。

行業板塊方面,機構比較關注醫藥、科技、高端製造等。

例如,嘉實大健康研究總監郝淼看好醫藥板塊2024年表現,他指出:“醫藥板塊處於政策、業績、估值三重底部區域,醫藥板塊基本面的拐點是較爲清晰,資金增配醫藥板塊的意願在不斷增強。機會說到底還是要靠創新,要靠研發,走出國門,國際化,去出海。”

嘉實大科技研究總監王貴重認爲,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主要源於互聯網、信息化、電子化、5G、雲計算和全面AI化這6大線索。大概每十年會有一個科技創新的週期,這一輪是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

他建議,盯住科技大產業趨勢,在波動向下的時候堅定信心,在波動向上時穩住陣腳。從中挖掘優秀公司、分享它們成長的回報。

長城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楊建華近日表示,長遠來看,科技創新、高端製造將成爲市場持續關注的方向,因爲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和政策導向重點發力和投入的領域。

外資密集唱多

基於對中國經濟修復的信心,近期外資投行紛紛表態:看好A股市場2024年的投資機遇。

景順集團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首席投資官馬磊表示,儘管許多投資者仍在尋找賣出理由,但任何負面情緒都應該已處於“後期階段”。到明年二季度,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應該會增強。

他預計,中國政策制定者將繼續通過有針對性的宏觀政策和強有力措施,把高質量發展作爲首要任務,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

馬磊指出,經濟復甦帶來的盈利軌跡改善將推動股市上漲,但估值重估並非易事。目前,他關注的重點方向是: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市場份額或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的企業——如電動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

高盛同樣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高盛(中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範翔近日表示,高盛對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無論是規模還是重要性,中國都是全球經濟的發展動力。

高盛研究部預測,明年受企業業績增長和估值上調兩方面驅動,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2024年將分別上漲12%和16%。”

行業方面,範翔認爲,以服務業爲首的消費領域應在明年有良好的增長潛力,此外硬件、食品、餐飲等業績增長加速的行業也值得關注。高盛研究部較爲看好的投資主題還包括大衆消費、人工智能、全球化企業、高治理水平企業,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等。

從估值角度來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及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談到,目前A股市場的估值甚至低於2016年初和2018年末。滬深300指數的PB爲過去10年來最低。

“現在A股估值又走到了極端,未來估值的修復會比較重要,應着重關注來自A股市場連續三年調整後的超跌機遇。”高挺表示。

高挺預計,未來12個月,市場會有上行空間,一方面是估值修復,一方面是盈利改善。雖然有一定不確定性,但整體正面的因素偏多。另外,可以密切關注房地產數據,如果企穩,對經濟增長預期會更加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