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逃離中國 東南亞成國際大投行新寵

熱門話題

2023年亞洲資本流動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溫度在下降,東南亞國家在上升。據路透報導,國際資本在去年年底加速逃離中國,而東南亞國家企業上市融資活躍,勢頭蓋住了中國同行,成爲國際大投行青睞的新熱點。

報導引述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稱,全球多頭基金在2023年12月大舉拋售中國股票,拋售的速度之快爲全年之冠。它們匆忙拋售的原因,是爲了滿足贖回要求並實現投資多元化,離開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摩根士丹利定量研究團隊給客戶報告中說,上個月,中國和香港股市的多頭基金經理拋出的中國股票淨值總計38億美元,是2023年最糟糕的一個月,也是有記錄以來單月流出資金金額第三大的一個月。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投資者從股票基金中套現和投資組合經理爲進一步減持中國證券進行投資調整,是促發這次資金外流的兩個因素。」去年12月外流的38億美元資金中,有20億美元來自基金投資者的贖回操作,其餘部分來自基金經理重新調整其中國投資比重的操作。

中國和香港股市在2023年的表現是世界主要股票指數中最差的,拖累兩地股市的主要因素是地緣政治風險、經濟復甦持續疲軟和政策的不確定性。中國藍籌股指數滬深300指數在2023年下挫11%,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

從摩根士丹利的數據看,投資者增持股票排行榜頂端的股票爲騰訊、阿里巴巴、茅臺和網易,而京東商城、百盛中國、友邦保險等公司的股票列在拋售量最大排行榜之首。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報導,去年,包括摩根大通、花旗等在內的國際大投行在東南亞國家收取的股票和債券發行諮詢費總計8.92億美元,而從中國客戶那裡收取的類似費用總計8.54億美元。這與2020年的情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2020年,中國支付的相關費用總額爲38.3億美元,而東南亞國家只有9.64億美元。

日經亞洲說,發生這一變化的部分原因是印尼和印度的IPO市場相當紅火,而中國企業對上市美國證券市場的需求則下降了很多。北京監管當局不斷採取更爲嚴厲的措施,以保護國家安全爲由限制本國企業到海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