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蔡政府不能變成美國買辦

旺報社評

臺美第二屆「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視訊會議23日舉行,我方主談人爲經濟部長王美花和科技部長吳政忠,美方爲主管經濟成長和能源、環境的國務院次卿費南德茲(J.Fernandez),會議進行了5個小時。這是臺美雙邊最高層級的經濟策略對話平臺,其意義和內涵都值得重視。然而,觀察其迄今表現,蔡政府正一步一步成爲「美國買辦」,令人失望與憂心。

經濟對話會議爲美做嫁衣

會後迴應記者,外交部說會議着重於供應鏈韌性、經濟脅迫、數位經濟與5G網路安全,以及科學與技術。經濟部表示,將針對供應鏈相關合作成立企業諮詢會議,也希望美國對供應鏈廠商的簽證、入境以及誘因、補助等提供更多協助;並認爲所有經濟體都不應受外部脅迫,理念相近國家間受到脅迫應加強協作共同面對。在科技方面,明年將召開「臺美雙邊科技技術會議」。美國在臺協會(AIT)則表示,雙方表達了在全方位經濟與商業議題持續深化合作的決心,明年將召開數位經濟論壇、科學與技術會議,也有意建立企業諮詢小組。

去年11月,本會議首次召開時,我們就曾經指出,這是美臺經濟全面合作的良機,應善加利用建立廣泛且深入的互動平臺,達成互惠雙贏的目標,不能只有行禮如儀的會議,必須建立持續互動的各種合作機制。然而,事隔1年,迄今沒看到任何制度性的建置,只持續看到要穩定美國的「供應鏈」,也就是要臺灣好好爲美國「做嫁衣」,讓臺積電等企業充分妥善地滿足美國的需要。其他的所謂「重點」,看來都是裝飾性的,每年召開一場科技或數位會議能有何種合作效果,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政府資料顯示,蔡英文總統執政的5年(2016~2020年)中,美國每年平均向臺灣進行了2.5億美元的直接投資,臺灣卻離譜地向美國年均投注了15.9億美元,爲美國的6倍有餘。美國年年舉辦的「投資美國」(Select USA)高峰會,蔡政府派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外代表團去取悅美國,造成了上述的畸形後果,還沾沾自喜進行大內宣,全球看不到這種荒謬政府─除了「買辦」政府以外。相反地,美國來臺投資逐年減少,難得有著名美商來臺投資,但明明規模相對有限,只是要利用臺灣優秀且廉價的研發人才,卻被內宣成不得了的政績。

臺灣雖然對美貿易順差,2020年高達179億美元,但對美出口中有3成是機械用具及零件、3成是電機設備及零件,汽機車及零件和鋼鐵又佔了1成,套用綠營的說法,是美國「依賴」臺灣,爲何蔡政府卻如此這般爲美國掏心掏肺,非得要臺商去美國投資討好,活像殖民時代的買辦,竭盡所能地巴結取悅帝國主義的主子?

經濟部的胳膊向美國彎

如果「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真是個平等互惠的平臺,就不該只看到對美國經濟穩定的供應鏈議題,卻沒有相應的促進美商來臺投資的相關議題;只有「經濟脅迫」這種政治針對性極高的挑釁用詞,卻沒有美國要如何協助臺灣因應長期遭受經濟脅迫的有效做法;只有數位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會議,卻沒有臺美雙方合作前瞻研究的倡議和機制;只有企業諮詢小組的建構,卻無雙方企業家積極尋求合作機會的機制?爲何不在對話之後,立刻舉辦個「投資臺灣高峰會」,讓衆多與會的美國企業家直接在臺灣尋找投資機會呢?

經濟部的胳膊只彎向美國,竟連臺積電被迫交出營業秘密時,也是一副事不關己或無能爲力的狀態,請問王美花主管的到底是哪國的經濟部?如果加上美國萊豬進口,蔡政府迄今一再爲其說項,農委會陳吉仲主委竟口不擇言說出:「瘦肉精對豬隻而言,就像保健食品對人類」的鬼話。進一步冷靜觀察,藉由炒作臺灣危險,高價購買美國武器,滿足了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慾望,卻榨取了納稅義務人的辛苦錢。國庫超支將增加政府負債,只有買辦政府會充分配合。

1950年代,服務於聯合國的一羣拉美經濟專家提出了著名的「依賴理論」,認爲世界存在着兩種經濟體:核心和邊陲。核心國家不斷透過貿易和投資關係汲取邊陲國家的經濟剩餘。這種理論雖不見得完全正確,但卻極神似地描繪了拉美國家和歐美強權之間的關係。若蔡政府將臺灣一步一步地推向邊陲國家的境地,我們沒有選擇,只能請她儘快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