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檢討防空識別區的合理範圍
旺報社評
烏克蘭戰爭引發臺灣「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詭譎氛圍之際,俄羅斯人權組織「Gulagu.net」公佈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一份報告,指「習近平曾考慮過今年秋天全面接管臺灣,因爲他需要取得小勝利讓自己三度連任」。兩岸瀕戰真真假假、輿論沸沸揚揚、民衆人心惶惶,真相究竟如何?
減輕空軍聯防負擔
近年臺海緊張情勢陡升,大陸機艦對臺動作頻頻,不過長期觀察大致可以歸納三種目的:一是對臺灣政治人物涉及臺獨言行的迴應,二是對外國重要人士以官方身分訪臺的迴應,第三是軍事目的。常見的「侵擾臺灣西南國際海空域」大多在應對南海情勢,包括美軍對大陸的沿海抵近偵察、南海自由航行、多國軍演等,多半與臺灣安全沒有直接關係。在臺灣北方、東北角的活動則在應對釣魚臺的需要。
國防部自前年9月17日起,比照日本防衛省在官網設置「即時軍事動態」,以展示國軍有效掌握空情動態的能力,根據國防部公佈的資料,共機2021年累計擾我空域238天,958架次。假如這個數字全是威懾臺灣,當然壓力如山,但顯然不是如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爲臺灣負擔過大的區域聯防防空識別區(ADIZ)造成的。
臺灣的ADIZ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當時美國基於圍堵與分工的概念,協調西太平洋的日本、韓國、中華民國和菲律賓,畫定各國的ADIZ,讓第一島鏈的空防能夠密接。如此中國大陸、蘇聯或北韓戰機,無論從哪個地區進入太平洋,都可以得到預警。美軍參謀繪製各國ADIZ時多以直線繪製成方形、梯形或長條形,離譜的是把臺灣西北方的大陸華東地區一大塊領土也畫進去,這就有點可笑,但東南部分則缺了個角,這是因爲東南角區域是美國軍機往返日本與南海的航線所在。美軍來往頻繁,若要通報很麻煩,於是直接畫掉,雙方兩便。
既然美軍可以圖方便,臺灣自然也可以檢討ADIZ範圍是否過大,實際上這個西南方的國際海域是潛艦經過頻密的通道,距大陸近,距離臺灣反而遠,威脅有輕重緩急之分,一視同仁並不務實,只會讓空軍飛官疲於奔命。
事實上,解放軍戰機若真想進犯臺灣,從福建飛過來最快,不必從廣東繞飛過來,油料更省些、滯空時間更長些。這與2015年中國大陸在上海飛航情報區海峽中線西側畫設M503航道紓解壅塞的民航機交通,造成臺灣防空預警時間不足的情況截然不同。臺灣縮減ADIZ西南方無涉防空安全,反可減輕空軍肩負第一島鏈區域聯防沉重的負擔。
避免擦槍走火風險
ADIZ並不是領空,無國際法依據,只是提供防空預警,與領土、主權概念無關。2022年2月立法院法制局也提出重新調整、縮小ADIZ範圍的建議報告,避免兩岸軍事對峙擦槍走火的風險。可惜的是這份報告在民進黨立委封殺下,已自立法院網站「下架」。
國軍遇到民進黨立委反對,就不敢據理力爭,擔心被罵「怯戰」,連開放討論的勇氣也沒有,但近年飛官事故頻傳,避免對解放軍戰機例行訓練作過度反應,反而讓國軍面臨「消耗戰」,有必要重新檢討ADIZ的合理範圍,堆疊出對臺灣安全沒有實質威脅的虛胖「侵擾」數據,除了供大內宣消費,看不出來對國家有什麼好處。 美國冷戰時期畫下第一島鏈圍堵中國戰略,如今已不切實際,中共建軍規模日漸強大,遼寧號航母、山東號航母肩負遠海長航使命,南來北往要麼走海峽中線、要麼繞臺而行,還有第三條路線嗎?
以3月18日山東號航母航經臺灣海峽爲例,長期觀察中共軍事動態的專家指出,駐地在海南三亞港的山東號沒有隨行護衛艦,顯非軍事任務,應是北返大連港定期保修。但就是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好事者,與「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作出緊張兮兮的聯想。
大陸隨着綜合國力增強,建軍規模逐步擴展,海軍、空軍穿越宮古與巴士海峽進入太平洋將常態化,臺灣應務實檢討ADIZ的合理性,劃出防衛國土必要的警示範圍,絕不準共軍跨過雷池一步。把大陸所有接近臺灣的軍機艦活動都視「侵擾」,只會惡化兩岸民間感情,長期而言對臺灣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