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美國新國會考驗北京戰略定力

社評

經歷4天15輪投票,共和黨衆議院領袖麥卡錫終於跨越當選門檻。這是美國自1894年南北戰爭前夕以來,歷時最長的衆議院議長選舉,不僅暴露共和黨的嚴重分歧,也照射出美國社會的撕裂並未緩解,未來國會內部、國會與白宮之間,都將上演更激烈的衝突。

美黨派衝突越演越烈

這次議長選舉之所以難產,主要是因爲共和黨內部擺不平,遭到10餘位極右派議員裹脅。最後在麥卡錫大幅讓步以及川普介入後,極右派才願意放行。麥卡錫曾對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襲擊事件表態,認爲川普負有「責任」。麥卡錫事後試圖修補與川普的關係,但黨內極右派仍然質疑他的「保守」立場。加上期中選舉紅潮並未出現,共和黨只贏得些微多數,讓極右派和川普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間。麥卡錫在選後記者會上表達對川普的感謝,還說︰「我認爲任何人都不應該懷疑他的影響力。」

未來川普對國會的運作,勢必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並對拜登政府產生掣肘作用。未來有關政府支出的法案和提高債務上限的提案將難通過,不但會影響拜登的施政表現,甚至造成政府停擺。保守派共和黨人明確表示,除非大幅削減支出,否則不會支持通過提高債務上限提案。共和黨曾經表示,不會任由烏克蘭予取予求,而且可能開始調查拜登兒子杭特的醜聞,特別是與烏克蘭政府之間貪腐的傳聞,都會影響烏克蘭戰爭的發展與拜登的聲望。

「1月6日國會大廈騷亂事件特別委員會」隨着新國會就任而解散,但是共和黨可能攔截相關調查資料送交國家檔案館,減少對川普的負面影響。麥卡錫對黨內大幅妥協後,任何議員都可以提出罷免衆議長的動議,他的地位將朝不保夕、如坐鍼氈。共和黨在衆議院將更具攻擊性,民主黨的提案則更難獲得通過,兩黨將陷入無休止的激烈對抗。

這10多年來,美國黨派衝突越演越烈,不但兩黨之間難以妥協,黨內派系衝突也十分尖銳。歐巴馬時代共和黨內的「茶黨」就是典型的例子。茶黨運動對2010年共和黨贏得國會改選以及後來的國會運作都產生影響。兩黨甚至黨內派系的對立,很大程度來自社會的分裂。茶黨運動原本只是無黨無派對政府財政紀律的呼籲,逐漸染上種族色彩。茶黨利用了自認受到威脅的白人的不滿,從此成爲右翼民粹主義前身。後來,川普口中的「這個國家中被遺忘的男男女女」把他送進了白宮。

美中關係不確定因素

10餘年來美國社會因爲產業結構與人口結構的轉變,社會分裂的情況更加複雜,種族、性別、貧富、城鄉、地域、職業、宗教、教育背景等因素,都像是一刀一刀地不斷切割這個社會。美國不再是過去標榜的大熔爐,反而越來越像封建的小莊園城堡,固守自己的城池,彼此爭戰不已。這種政治極化,除了表現在兩黨對抗上,也造成菁英與民衆的對立。多項民調顯示美國民衆對於政府、法院以至媒體都失去信任。這就讓少數極端主義有更大活躍的空間,今日出現被川普綁架的衆議院也就不足爲奇了。而這樣的國會更無意也無能去解決國內的分裂問題。

不論川普能否順利代表共和黨成爲2024總統候選人,這屆衆議院必定充滿他個人的意志與色彩。這不僅爲美國政府運作投下變數,也對美國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川普上臺後,政治極化蔓延到外交行爲,過去原本較不具黨派色彩的外交政策,也有了強烈的政黨傾向。目前兩黨雖然在對抗北京的立場一致,但是綿柔或躁進有別。美國衆議院很有可能在外交上更帶有川普色彩,打亂拜登的佈局。衆議院可能會在刺激北京這件事上走得更遠,但是更強烈的孤立主義又會失去盟友的支持,新的美國國會將是北京戰略定力與耐心的一大考驗。

期中選舉結果民主黨保住了參議院,而川普背書的候選人多半中箭落馬,許多評論認爲美國民主得到喘息的機會。現在看來似乎高興得太早。這次議長選舉,對美國政治與美中關係,都投下許多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