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臺灣地位未定論 白宮須澄清

社評

諾魯援引聯合國「2758號決議」與我斷交,成爲國際首例,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對諾魯的決定表示失望,稱「2758號決議」並未決定臺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臺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空間。羅森伯格說法未見諸美國國務院對諾魯與北京復交的聲明中,羅森伯格的說法令人困惑。

美國新說法 令人困惑

美國長期遵循基於「美中三公報」、《臺灣關係法》及「對臺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近期拜登加碼「不支持臺獨」。羅森伯格稱「2758號決議未決定臺灣地位」,難道美國否定「三公報」的效力?事實上,中美1972年2月簽署《上海公報》後,美國即不再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羅森伯格重提「臺灣地位未定論」,是否代表美國最新立場?

1972年的《上海公報》是美國「一中政策」的定音槌,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曾說,與臺灣的「《日華和平條約》基礎業已崩潰」,美國「中國政策」的改變,加上1971年聯大通過「2758號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得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日本以中華民國政府做爲承認對象的「中國政策」徹底瓦解。1979年1月1日美中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併撤出駐紮美軍,2758號決議成爲我們外交困境的根源。

近年美國開始調整對「2758號決議」的解釋。2021年時任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指,臺灣不能公平參與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世界衛生大會等活動,甚至連藝術家、記者與人權工作者都被排除在外,是大陸濫用聯大「2758號決議」。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進一步稱,當年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案後,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都瞭解,此決議案無涉臺灣的地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明,美國鼓勵所有聯合國會員國支持臺灣強健的、有意義的參與聯合國及國際社會的活動,稱此與「基於《臺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相符。布林肯認爲美國「一中政策」,可以讓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但蔡政府7年多過去,不僅聯合國各機構不得其門而入,拜登政府建構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亦未見臺灣參與。布林肯言下的「強健的、有意義的參與」口惠實不至,臺灣還是未能經由美國的「一中政策」走向世界。

美中關係 臺灣是關鍵

國際法是以現實爲基礎架構而成,「2758號決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聯合國代表中國,但未改變中華民國政府在臺、澎、金、馬實效管轄的事實。換言之,此無關「臺灣的地位」,更非「臺灣地位未定」。「2758號決議」是在中國主權未分裂,但治權未統一的兩岸現況下,變更中國代表權。將「2758號決議」聯結「臺灣地位未定」無異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亦無助臺灣的國際參與。

大陸駐美大使謝鋒16日在中美建交45週年紀念活動上表示,維持臺海的和平穩定符合中美的利益,爲達成此事,最重要的「護欄」是中美三聯合公報,最迫切的任務是遏阻臺獨勢力。謝鋒強調,季辛吉當年訪問北京,臺灣問題即是關鍵;時至今日,臺灣問題仍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敏感且容易衝突的問題,沒有臺海的穩定,中美關係即會動盪不安。

羅森伯格含糊其辭的「臺灣地位未定」說法,與美國的「一中政策」有所出入,易爲獨派提供立論基礎,極具危險性,與美國總統拜登的「不支持臺灣獨立」相左。「臺灣地位未定」豈能制約賴清德主政後不鋌而走險,更別奢望兩岸重開對話,「堅定維持現狀、和平與穩定」。白宮實應澄清羅森伯格的發言,不能對北京說一套,對賴清德做一套。

美國在兩岸關係中,除《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外,《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三公報亦應遵守。羅森伯格打擦邊球,在美國的「一中政策」上節外生枝,將平添兩岸關係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