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日韓走向合作 臺灣不要落單

社評

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13日訪問北京,兩個主要目的,第一在改善因尹錫悅外交「傾美」而惡化的中韓關係,第二在確認5月下旬於韓國首爾召開的第九次「中日韓峰會」。趙兌烈此行是韓國外長6年半的首次訪中行程。

軍事靠美 經濟親中

趙兌烈去年底獲外交部長提名時曾說,「中韓關係與韓美同盟一樣重要」,但尹錫悅在「價值觀外交」下親美、友日,在「臺灣問題」及南海爭端中,不時與美、日同調,加上兩韓關係惡化,中韓關係難以言好。今年爲中日韓峰會啓動25週年,韓國力促在5月底前重啓會談,使之成爲中日韓關係的轉折點。

趙兌烈在和王毅會談時,強調中韓應管控好分歧,保持合作的勢頭,韓國強化美韓關係的同時,不會忽略中韓關係。王毅同意中韓應推動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但要慎重處理涉臺問題,並「排除干擾」,所謂「干擾」,意指拜登政府構築的「小院高牆」,重組高科技供應鏈,脫勾中國。

王毅曾說,中韓不是對手而是合作伙伴,韓國亦期待在嚴峻且複雜的地緣政治下,與中國尋求合作的契機,但與日本類似,韓國對中國的認知情感趨於負面。美國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調查,8成韓國受訪者對中國不具好感,而成均館大學中國研究所與韓國國際交流基金會同年對韓國20及30歲青年世代的民調顯示,對周遭國家的好感度中,中國敬陪末座,與韓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形成強烈反差。

韓國社會對中認知惡化,侷限了中韓關係迴旋的空間,兩國在朝核問題、俄朝軍事合作及臺灣問題等關鍵議題的紛歧,一時難以化解,註定雙邊關係不易改善。但「中日韓峰會」的重啓,代表東北亞三國對話關係的恢復,這是尹錫悅政府對中外交的短期目標。

趙兌烈希望在加強美韓關係的同時,擺出重視對中外交的姿態,以求安全與經濟利益兼得,此與日本對中外交的方向一致。「中日韓峰會」重開對日、韓與中維繫全面對話關係極爲關鍵,因而得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支持。然而,日本與美國的戰略合作關係,較韓國有過之而無不及,5月20日賴清德即將就職,北京注視日本出席520就職典禮的代表層級,並作爲「中日韓峰會」是否舉行的重要考慮因素。

岸田文雄爲促成「中日韓峰會」,早在4月18日訪美前即拍板,代表團將低調出席賴清德就職典禮。日本團人數將創新紀錄,超過30位以上,但成員以「日華議員懇談會」及「日臺交流協會」爲主,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等黨務高層不會參加。

520慶賀團 低調出席

賴清德對日政策,試圖聯結臺日的安全紐帶,他在「日華議員懇談會」總會發表視訊演說,強調「臺灣和日本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有事就是臺灣有事」,日本關切臺海和平穩定,但無意介入兩岸衝突;「周邊無事」是日本國家利益所在,若認爲日本會幫助臺灣打仗,是對安倍前首相「臺灣有事」說的曲解。

日本自衛隊前統合幕僚長巖﨑茂將參加賴清德就職典禮,符合賴清德政府對臺日安保合作升級的期望。出身航空自衛隊的巖﨑茂,退休後致力防衛研究,曾參與臺日「二軌對話」,是臺灣的老朋友,他深知戰爭的高昂代價,珍視得之不易的和平。民進黨政府若認爲巖﨑茂來臺出席總統就職,代表日本在軍事上支持臺灣「抗中」,將是嚴重的戰略誤判,不但不務實,更無助於對日關係的深化。

自2023年以來,中美恢復全面對話,建構雙方的衝突管理機制,日韓也跟上腳步希望和中國大陸恢復對話,積極爲「中日韓峰會」創造空間。5月下旬第八屆中日韓工商峰會將在首爾舉行,日韓對中重啓「經濟外交」,藉經貿夯實「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賴清德新政府若執意與大陸對抗,與中日韓對話的走向背道而馳,將在「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中落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