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超:一個跑齡和工齡一樣長的程序員
我差不多從工作前後開始跑步,開玩笑的說是“跑齡和工齡一樣長”,至今也有6年左右。 最早(2017-2018年左右)開始跑步,是爲了工作解壓,那會兒剛上班,剛畢業轉行做程序員,每天壓力都很大,下班到家都得有21-22點多以後(當時公司在雍和宮對面,租住在回龍觀,坐地鐵回去一個來小時),很累,但依舊會選擇出門跑步,繞着小區,一圈圈地繞,從最初的5km,慢慢到8km,10km,再到更多。
現在回過頭看這個階段,是我一個人奔跑的階段,只知道跑,當時沒有太多配速和心率的概念,更別說指導了,甚至當時都不知道有馬拉松這個東西的存在。
現在的我,真的很感謝當初那個自己,而且幸運的是,雖然很疲勞很累,但我堅持下來了!
然後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飛逝,我也沒有間斷我與自己的對話,這種對話就叫做“跑步”。 我跑過霍營回龍觀,繞完龍躍苑二區,繞回龍觀體育公園,最後那邊叫龍某苑的小區們,都被我繞過...
我跑過北二環護城河,從公司雍和航星科技園出發,一條安靜的道,沿着北護城河。對面是主路,過安定門、鼓樓,最終到積水潭,單程5km,往返正好10km。就這樣每天上班午休抽一個小時整這麼一個來回。
我跑過地壇,一圈不到2.5km,遊人多的時候不好跑,但這裡有個好處,是可以跑着見證地壇一年的四季變換,春秋冬夏,春天的牡丹,秋天的銀杏,夏季的蟬鳴白鴿,冬天的青松雪景。印象中有放過一張四季拼接的圖,但找不到了。
我還跑過內蒙、東北、安徽、山東、貴州、無錫、杭州、大連...現在,只要是出去玩,都會裝上跑鞋,把當地的線路跑一下,也算是“用雙腳丈量大地”了吧。
跑步的萌芽和轉折
2020.12.06,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爲這是我人生中首場半馬,在浙江杭州千島湖。 我和研究生舍友報了名一起去的,我半程,他10公里。
那時候不知道補給,什麼補水鹽丸能量膠的都不知道,啥都沒有,心率啥的也不會看,不會控,就是悶頭衝。 印象中衝到一半,過10公里開始折返的地方岔氣了,硬頂了下來,過了一段就好了...好了...在18公里有個女生問我是不是衝145(可能看我跑的穩? 讓我帶最後一段),我還疑惑,我說我第一次跑,啥145? 最後帶了幾公里不過她掉速了,我也146完賽。
後來才知道,145,1小時45分鐘,這是跑者間的暗號。
這次跑完,有前輩和老師看到我的心率很高,都叮囑我要低心率、健康地慢跑,雖然我用平均192的心率跑完也沒有感到啥不適(現在同配速半馬已經能降到160-170了),但我也也逐漸發現身邊有衝速度或者跑快了受傷的夥伴,不得不中斷跑步,開始養傷、逐漸沉寂,有的後來再也沒有出現。
所以基本上2021-2022年,我大多數時候都是慢配速在跑。我很清楚的記得那個冬季,吹着寒風,擡腿,不是3-4分,而是7-8分配,手錶就提示心率180+,超了,我就這樣不斷跑兩步、停下、路邊吹冷風,把心率降低到正常範圍,然後再跑兩步、停下、路邊吹冷風...就這樣慢慢磨,開春之後似乎我的小心臟也理解了我的想法,哈哈(雖然後來知道可能是光電手錶冬天不太準...)但那又怎樣呢,它終於安穩點了!
也正是這兩年,我開始慢慢了解到心率、配速和一些基礎的跑步知識。
然後就到2022年了,我覺得這是我跑步生涯中最關鍵的一年。因爲這一年,我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創建了自己的跑團,名爲“雁跑團”,另一件就是加入了姿勢跑法訓練營。
>>>>創建雁跑團
創建跑團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有一羣喜歡、想嘗試馬拉松、或是想養成運動習慣,並願意爲之付出時間和精力,願意堅持下去的小夥伴們,我們基本上都來自北郵,包括畢業生和在校生,還有兩位大連理工的畢業生。
雖然跑團剛開始除我外,大家都沒跑過半程馬拉松。但沒關係,之所以取名“雁”跑團,一是因爲大雁是一個結伴飛行的團隊,其中有領頭的大雁,有導航能力,能引領整個羣體,找到方向,防止迷路,而羣雁則伴隨頭雁身旁,整個羣體最終呈現“人字形”或者“一字型”,避免浪費不必要的能量。另外如果有受傷或掉隊的大雁,羣體中會有專門負責陪伴的幾隻大雁,等待掉隊夥伴重新啓航。
另一個原因是北郵校徽中也包含大雁圖標,因爲在過去,鴻雁就象徵了通信。
所以沒錯,我就是領頭雁,我已經和雁跑團伙伴們一起,結伴飛行了2年多。
第一年(2022)和各位小夥伴們一起打基礎,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並堅持下去,雖然第一年結束,還沒有人跑過正式的半馬比賽,但大家的實力都肉眼可見的在飛速增長,在奧森也都kuakua地刷新自己的非官方比賽的半馬PB。
第二年(2023),我推出了“雁跑團半馬大佬養成計劃”。是的,這一年,我等到了!這一年,雁跑團,一共跑出了文吉、之儀、鏡子、邦石、曉旭、瑾潔、祥宇等七位,他/她們都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塊正式的半馬獎牌,第一張正式的完賽證書,我由衷地爲夥伴們感到開心、驕傲和自豪!
每一年我都會做一份PPT,總結跑團過去的一年&展望跑團未來的一年,內容不算多,但我每次做這個的時候都非常感慨,也非常地開心,也非常感謝自己,能夠,堅持下來,並且也一定會,堅持下去。
今年(2024)進入了第三年,雁跑團包括我在內,已經有兩位夥伴完成了人生首馬,且還在有夥伴不斷地向全馬發起挑戰。 我相信,我們一定會絢麗地綻放,書寫屬於我們的馬拉松故事。
>>>>加入姿勢跑法訓練營
另一件事,就是,我很幸運,能夠選擇並加入姿勢跑法訓練營。
時間拉回2022年,疫情剛結束的那個時間點,我記得很清楚,是在12月初的時候,其實在那之前兩年都是慢跑嘛,因爲自己一直告誡自己,就是在沒有系統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指導的前提下,貿然提高配速,拉大強度,很可能會受傷,我不想這樣。 於是就一邊慢跑,一邊嘗試加入各種組織或跑團,也嘗試過一些。
有的線下城市不對,線上一對多顧不過來(畢竟我是個i人不咋會主動說話),有的時間點不對要求太嚴(畢竟作爲互聯網程序員能在21點前下班就不錯了,週末可能還得來那麼一下子),有的就是熟人自組織(純經驗分享我覺得也很好,但我可能希望有更系統專業的指導)。
我與訓練營的故事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通過微信刷到了姿勢跑法訓練營,就這樣,我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從我加入姿勢跑法訓練營以來,至今已參加3期。
第1期,2022-2023姿勢跑法馬拉松冬訓營,2022.12——2023.5,因爲很多人陽了,教練組很暖心地把訓練期整體延長了一個月,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真接觸一個集體。
第2期,2023姿勢跑法馬拉松夏訓營,2023.7-2023.10
第3期,2023姿勢跑法馬拉松冬訓營,2023.12-2024.3
先聊聊收穫了什麼。
>>>>姿勢跑法大框架
首先,大框架上,若想跑的高效,不受傷,跑的快,一定是從這三方面入手:技術動作(跑姿)、力量訓練和體能(跑量)。
因爲假設一個人的步幅是1米,一場全馬下來需要左右腳交替輪換4萬2千1百9十5步,任何一個跑姿、力量和體能上的不足,都會被放大4萬多倍。因此若想跑完一個全程馬拉松,系統科學無傷的訓練必不可少,從這三方面考慮入手,越高效、越精準、越細節,越好!
力量訓練
首先是力量訓練,因爲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有一定力量訓練基礎,所以課表中設置的力量訓練對於我來說不是特別難,特別是核心力量,但像臀橋,特別是單腳臀橋的這種,我承認...確實...還是有點虐的。
體能
這個沒啥好說的,跟着訓練營課表,跑就完事了。
這裡簡單介紹下課表構成吧,分四個週期。每個週期持續一個月,目標分別是爲了5km,10km,半馬和全馬,全馬週期對於完全0基礎可能有些難度,但教練組會根據多次測試和各方面能力進行跑力評估和分組,這點不用擔心。每個月再分爲四周,整體強度我個人體會下來是中強中低,個人覺得比較合理,前面提升強度,後面模擬一個測試/比賽周,進行減量和恢復。
技術動作
姿勢跑法的核心知識點,就是技術動作,我自己理解概括爲“一心三動”:一心是指人體的重心,三動是指三個基礎和最關鍵的動作,“關鍵跑姿”,“落下”和“拉起”。圍繞這三個基礎和關鍵動作,構建起了一整套系統科學無傷的,可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的方法論,也就是姿勢跑法。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上述的認知,只是“一點點練”,“一點點悟”。
在第1期訓練營中,我還是比較認真的,每天我都會如實記錄當天的課表內容、訓練時的身體感知(體感,哪裡做的好、哪裡感覺差)、傷痛、心率配速等等等等,開始時每天都會發在羣裡,後來每週結束髮一整週的出來(也不算卷吧,單純的如實記錄)。直到最近開始讀《姿勢跑法》一書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做的,正是博士提到的記錄跑步日誌。也許,就是緣分吧。
藉此機會,再推薦一下《姿勢跑法》一書,全名爲《姿勢跑法: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傷的跑步方法》,很多跑者平常跑步可能往往只關注跑得更快,但忽略了更有效率,特別是不受傷!
然後我就不停地練習技術動作,練習關鍵跑姿、點地上拉、支撐轉換、前傾下落...這一個個名詞,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練習中,變得越來越悅耳動聽。
然後每個週期結束會有一次線下半天左右的課程和康復課,課程前後會表彰這個週期內表現好的優秀學員(沒錯,第1期訓練營的我拿獎拿到手軟...我這真是第一次見着跑步的回頭錢,哈哈)。
我非常認真地聽教練們講授課程,學習着,每天結合設置好的課表,跑前花9分鐘(3組動作,每組30秒技術動作練習+30秒帶入剛纔的感覺跑出去),還有跑前熱身跑後拉伸等等等等,跟着教練和博士的視頻,一個個做,一個個糾正(不過這個最好還是每週日去奧森線下團練找教練當面指導更好,一次就能點出你存在很久,且不會意識到的問題),這些動作中很多現在我都已經如數家珍,成爲了我每天跑前跑後的習慣,必不可少了。
成績,不斷地PB,PB,再PB!
這幾期訓練營跟下來,我開始不斷地收割半馬比賽,從最初的146,幾乎每一次比賽,都在PB,到2023年密雲半馬的137,當時有點不敢相信,我竟然能以437的配速跑完21.0975km。但直到2023年下半年的通州半馬,那天小雨,我再次跑進137,我就知道,那個心底掩埋已久的“我”,他快要回來了!
雖然我在5km/10km和半馬成績上,不斷PB,在技術動作的感知上,也不斷加強。但我一直都沒有,或者說沒敢,挑戰全程馬拉松。直至今年,我的第3期訓練營,結營前一週。2024年3月24日,我終於站上了,我人生首馬,無錫馬拉松,賽道的起點。
這一切就是那麼夢幻,去年一整年的全馬報名都未曾中籤,或許是老天知道中了我也跑不好,所以選擇讓我再磨練磨練,站上,可能算是中國全馬天花板的賽場了吧,錫馬,其實我開始也並沒有中籤,但是,可能這就是緣分,我候補上了!
當我存完手機存完包後,走向起點的時候,正頭頂上,飛過一羣大雁,TA們呈“人字形”,這也許,還是緣分。
最終,在悶熱,下雨的無錫,我的首馬,331,安全完賽!
在這場比賽中,默唸最多的,也是平常默唸最多的,兩個詞,就是“落下,拉起”,和往常訓練一樣,配合步頻的節奏,我不斷地重複默唸:落下,拉起...落下,拉起...落下,拉起...落拉...落拉...落拉...
就這樣,一天天地訓練,特別是最近這幾個月,明顯感受到身體一天比一天輕盈。
每次跑動中,我會刻意去感知,特別是,前腳掌落地的過程:前掌外側觸碰地面,然後將這種衝擊感過渡到趾球部,滾動,前傾,落下,拉起,如此美妙。
這種感覺越來越清晰和強烈,雖然很短暫,但我確實能感覺到它,是真實存在着的。
也是這種感覺,讓我一次次地進入“心流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人真切地沉浸其中,專注其中,非常美妙。
就這樣,一次次地感覺,自己是在熱烈地活着。
下一個十年的夥伴們
如果你要問我,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而且會大聲地,告訴你,那就是“朋友”、是“夥伴”,是“一起奔跑,一起前行的戰友”!
包括但不限於, 各位教練們。
龍井教練:總教練,每個月都會給我們買生日蛋糕,可惜我在4月,冬訓能不能再延期一個月,讓我再吃一次,哈哈!
蘇教練:美食攝影組織,無敵好看好吃,也是康復補給大佬!
亞新教練:技術最強,跑姿最帥之一!
王磊教練:甩我幾條街的男人!
周大師:跑姿最帥,沒有之一,哈哈。
小曹:美工編輯客服助教啥都會。
黃哥:和我同期入營,非常敬重的一位前輩,跑院的箱根驛傳就是黃哥提出來舉辦的,太讚了,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接下去!
健哥:馬上夏訓了,又可以吃到健哥帶的冰西瓜了!
會峰:人稱老段,其實跟我同年,我在訓練營結識的第一個鐵哥們,哈哈,帶我越野帶我飛,也一起跑過了很多比賽了。
有老熟人:勇哥、顯宏哥、桂程哥、博哥、紅姐、若雪、兆啓哥、曦哥、明猷哥、盧指導...
在各位大哥帶領下,在北航操場,完成了錫馬賽前,最後一個間歇跑。
還有新結識的朋友們:振華哥、廣嶺哥、建國哥、老羅...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若有疏漏都怪我。
還有更多休賽期間的拉練和活動,比如一起跑山。
怎麼說呢,回過頭又好好反思了下,雖然第1期有過高光表現,但更多的時候,還是比較沉默的,第2期和第3期很多時候因爲加班,即使是平常,還有周日,跑個A課表都需要做足心理建設,經歷過很多低落的階段和灰暗的時間,但是,熬過去就好了,不是嗎?
人生也就是這樣吧,有高有低有起有伏,看着像個正弦波,但只要大趨勢向上的,不就好了?
還有其實作爲一個i人,第一期又是自己一個人報名,是真的蠻難熟悉起來的,外向交往、與人溝通,真的好難哦(還好跑步的時候不用太多說話,哈哈),但那又怎樣呢?誰說i人就不可以有“深度交往”的朋友呢,朋友雖少,但質量高,個頂個的。
一年中交10個朋友很容易,但交一兩個超過10年的朋友則非常特別了。
也祝願,我與姿勢跑法,與訓練營中的夥伴們,能成爲“摯友故交”,抵歲月漫長。
繼續“綻放”
我的下一個跑步階段,會是什麼呢?
我認爲,如果只用一個動詞,那我想它“綻放”。
從最初的那個少年,一個人悶頭跑, 再到現在,有了自己的跑團,一羣夥伴一起跑, 再看未來,可能還會有自己的學員,然後自己慢 慢變老,坐着(也許是躺着)看更年輕的一代人跑...
我將這些稱之爲“羈絆”,我願爲之付出。
有時候真的很感慨,真的是“跑步收留了我”:治好了我的鼻炎...讓我感覺記憶力變強了...
當然,跑步讓我變得更加自信、陽光和開朗,讓我更有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就像頭雁,找到方向,不會迷路。
到這裡,真的感謝,親愛的跑友們的閱讀。
我又要穿上跑鞋,準備今天的晨跑了。
請仔細聽,當我前掌落地的那一瞬,是脈搏跳動的聲音,也是我,與跑步的對話。
#來,評論區聊聊 #
「你用腳步丈量過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