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第二單IPO來了:華大智造將登陸科創板 發行前市值突破360億

(原標題:汪建第二單IPO來了: 華大智造即將登陸科創板 發行前市值突破360億)

進入2022年以來,華大智造的關聯交易情況有逐漸反彈的態勢。

近日,華大智造公佈了科創板上市發行結果,並更新了最新版的招股說明書。

公告顯示,華大智造將於9月9日正式登陸科創板。

“基因狂人”汪建也將迎來繼華大基因後的第二個IPO。

此次IPO,華大智造發行價爲87.18元/股,上市前總市值就已突破360億元。其發行市盈率74.47倍,顯著高於36.17倍的行業平均市盈率。

不過,至今仍存在未彌補虧損,並且業績顯現下滑趨勢的華大智造,能否複製華大基因上市後的亮眼股價表現,還值得關注。

汪建迎第二個IPO

說起汪建,資本市場並不陌生。

這名華大系的掌舵人,一向以“能說、敢說”聞名業界。

“員工必須活到100歲”“不允許員工死於心腦血管病”……這些汪建語錄,都曾在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

五年前,汪建攜華大基因上市,一時風頭無兩。後者曾被譽爲“基因界的騰訊”,上市後斬獲18個漲停,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大關。

隨着行業紅利逐漸消退、政策變更以及新冠賽道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華大基因逐漸跌落神壇,截至9月7日晚,華大基因總市值僅249億元。

而受華大基因“哺育”而快速發展起來的華大智造,IPO發行的總市值卻已突破了360億元。

華大智造與華大基因同屬於基因測序產業鏈,其中華大基因位於中游,主打基因檢測服務;華大智造則位於上游,主營基因測序儀與試劑耗材。

長期以來,由於境外基因檢測技術起步較早,境外供應商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在基因測序儀器設備和試劑耗材方面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

2010年,華大基因憑藉從Illumina處購得的128臺高通量測序儀,一躍成爲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但是,Illumina憑藉其強勢地位對測序試劑實施逐年漲價策略,同時對華大基因停售新型測序儀。爲了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華大集團加速技術自立。

2013年,華大集團以1.18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美國測序設備公司CG(Complete Genomics)的收購,隨即開始組建自己的測序設備研發團隊,這便是華大智造的前身。

2016年,由測序儀板塊獨立分拆出來的華大智造正式成立,成功打破了海外品牌的技術壟斷,發展爲基因測序國產龍頭。

“2013年華大收購CG公司是比較險的一步棋,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生物企業的第一家。”華南一名資深醫藥投資人士受訪表示。

“CG公司最核心的資產之一就是在美國和歐洲佈局的專利,基因測序儀的研發與製造,繞不開相關的專利,這也是華大智造能突破歐美封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現有公開信息也能看到,華大在向上遊發展的過程中,與Illumina發生了一些專利訴訟,最初華大是一個防守者的角色,但收購CG公司後,他們可以自身擁有的專利進行反訴,最終的結果也是比較理想的。”該醫藥投資人進一步說道。

在華大智造招股說明書中提示“知識產權訴訟風險”一欄顯示,“自2019年以來,公司的競爭對手Illumina及其子公司在中國境外對發行人及其子公司、經銷商、客戶發起或可能發起專利、商標侵權訴訟案件。”

近年來,華大智造旗下CG US公司也多次對Illumina提起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不少都以勝訴告終。

業績增長觀望

近年來,華大智造經營業績飛速增長,2019年至2021年,華大智造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0.9億元、27.8億元和39.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9.73%;實現淨利潤分別爲-2.39億元、2.56億元和4.76億元。先扭虧爲盈,隨後增長86.13%。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華大智造業績快速增長的原因亦受疫情驅動。

在2019年,基因測序儀板塊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則高達92.44%,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板塊僅佔比5.45%。但是2020年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兩者的比例調轉,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板塊收入佔比高達74.87%,而基因測序儀板塊收入佔比下降至22.34%。

具體來看,2020年及2021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收入分別爲19.85億元和23.44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71.41%和59.67%;疫情不相關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爲7.69億元和15.53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27.65%和39.52%,大部分來自於基因測序儀業務板塊。

不過,進入2022年開始,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和行業供需關係的改變,華大智造的經營業績出現了變化。2022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1億元,同比增長20.5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4億元,同比下降19.10%。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華大智造表示新冠疫情導致的業績增長具有偶發性,一方面是隨着疫情的發展,新冠相關市場供給增加及市場競爭加劇,預計相關產品的利潤空間可能將有所下降。此外,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公司基因測序儀板塊下游客戶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隨着公司經營規模擴大,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事實上,目前華大智造的毛利率也明顯下滑,2021年,華大智造綜合毛利率爲66.44%,較2020年下降了8.25個百分點。

儘管當下華大智造已經成功扭虧,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仍高達17.31億元,主要由同一控制下合併及經營性虧損構成。

關聯交易現反彈之勢

除了潛在的業績下滑和毛利率下滑影響之外,華大智造於華大系體內的關聯交易也有回升之勢。

成立初期,華大智造主要依靠華大集團體系內的交易爲生。近年來,隨着公司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疫情影響下華大智造海外業務的不斷拓展,華大智造關聯交易佔比逐漸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華大智造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0.9億元、27.8億元和39.3億元,其中,關聯交易產生的收入爲分別爲78451.09萬元、52283.65萬元和61308.15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71.89%、18.81%和15.61%,關聯交易佔比逐步降低。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仔細研究公開信息發現,進入2022年以來,華大智造的關聯交易情況有逐漸反彈的態勢。

今年6月,華大基因發佈《關於增加2022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額度的公告》,其中分配給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的新增金額爲17500萬元,增加後的預計金額達99982萬元。這一關聯交易數額不僅超過2021年的61308.15萬元,更大幅超過了2019年的78451.09萬元。

“不排除爲了推動企業上市而控制關聯交易的可能。一直以來,爲了防範利益輸送,關聯交易都是監管層審覈的焦點,而過高的關聯交易佔比,也會讓市場對企業的獨立性產生質疑。”華南一名投行人士受訪指出。

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爲,只要證明關聯交易價格的公允性,確保企業內控制度完善,具備較強的持續經營能力,亦不會對IPO產生重大影響。

(作者:楊坪,王如妍 編輯: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