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撿珍珠」7萬生上大學 奉獻20年 心存「人去愛留」

王建煊接受世界日報訪問。(截取自訪問影片)

85歲的王建煊一生中有過許多頭銜,他曾任臺灣監察院院長、財政部部長、立法委員,善惡分明的行事風格更被稱爲「小鋼炮」、「王聖人」。過去20幾年以來,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分——慈善家。

自1996年創辦第一個慈善基金會以來,王建煊和太太蘇法昭共創六個基金會,分佈在美國、中國、臺灣、緬甸,幫助對象從貧困兒童到無子女長者皆有。其中,他創辦的「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下有一項「撿回珍珠計劃」,幫助家境貧寒的學生繼續讀書,從成立至今即將迎來第20個年頭。根據愛基會的統計,撿回珍珠計劃2004年發起,首年資助了21名「珍珠生」,20年來不斷茁壯,至今已經有超過8萬8000名珍珠生得到資助,超過7萬1000珍珠生考上大學。如此碩果,都要從王建煊在中國辦愛心學校的一次見聞講起。

2003年,王建煊在浙江省平湖市創辦新華愛心高級中學,他那時擔任董事長,發現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之中,竟有幾位沒有到高中來報到。打聽後才發現,因爲這些孩子家裡太窮,讀不起書。

王建煊接受世界日報專訪,強調「人去愛留」是他的信念。(截取自訪問影片)

「這太可憐了」王建煊回憶,「這些孩子都是珍珠,不能唸書就好像丟進垃圾桶了,我要把他們撿回來。」

「撿回珍珠計劃」由此誕生,幫助家境困難但品學兼優的學生上高中,不僅三年學費全免,住宿費、生活費、書本費也一併資助,讓孩子可以在沒有經濟負擔的情況下上學。

王建煊和妻子蘇法昭。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提供

新華教育基金會在2022年進行一次關於撿回珍珠計劃的受惠者畫像調研,通過對6萬名珍珠生追蹤調查發現,他們之中90%以上獲大學本科錄取、35.95%進入中國「985」、「211」等一流大學、79.11%珍珠生希望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珍珠生普遍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86.7%參加過社會公益活動。

回憶「撿回珍珠計劃」的20年曆程,王建煊在訪問中多次特別對世界日報以及讀者表示感謝。

2008年6月,王建煊到四川災區看望學生。(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提供)

2008年,汶川地震摧毀四川數十萬人的家園,不計其數的學校成斷壁殘垣,許多學生的前途也就此斷送。當年,世界日報發動海外華人愛心募捐,共收到超過288萬美元的愛心捐款,其中98萬委託給當時已經在四川有多年辦愛心學校經驗的美國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及其姊妹組織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協助災後學校重建。

王建煊常爲慈善事業到各地演講。(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提供)

根據新華愛基會統計,2009年至2015年期間,世界日報資助在受災地區成立11個珍珠班,幫助562名珍珠生重新走上學途。王建煊說,每撿回一顆珍珠,就等於點亮了一個生命,「感謝世界日報所有讀者和捐款的人,謝謝你們幫助這些孩童。教育是窮人翻身的工具,你們幫助讓這些孩子夜盡天明。」

2015年,王建煊與考上大學的珍珠生合影。(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提供)

王建煊對慈善事業不遺餘力,捐款大方,對自己生活卻十分樸實節儉。因爲從來不收禮物,同僚稱他爲「王聖人」;他外出參加公益活動向來堅持自己購票,高鐵也坐二等座,旅館挑便宜的住,飯菜吃不完打包回家。王建煊曾將出任監察院長六年期間的2500萬元新臺幣(約80萬美元)全部捐去做公益,夫妻兩人一生捐款超過1億新臺幣(約320萬美元),還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

2007年1月,王建煊在四川大涼山探望小學生。(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提供)

王建煊罹患攝護腺癌五年,太太也有輕微的失智,但他表示自己沒有受到太多的困擾,每天只需要吃一顆藥,只是體力確實不如往常。王建煊愛講,自己希望做到「人去,愛留」,就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Steve Jobs)那樣。「喬布斯過世之前,躺在病牀上,說了一句非常發人深思的話,他說世人所羨慕的好名聲、財富,我都有了,但是今天這個對我毫無意義。」

讓王建煊欽佩的是,喬布斯在病逝之前,留下250億美金,稱希望跟貧窮的人分享他的財富。王建煊對這樣的做法十分認同,「當我們有一天進了棺材,能留下什麼?你什麼都不能留下,能留下在這個世界上的,是你的愛心。」

2008年6月,王建煊到四川災區探視學童。(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