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怎麼還有離職爽文了?

十幾年前,某部網文裡流行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這句熱血沸騰的宣言。

但現在,廢材少爺偶遇老爺爺的逆襲劇情再也牽不動網友的心絃,平凡少年張小凡與兩位奇女子再悽美的愛情故事也讓人提不起興致。

在當今網絡文學的舞臺上,修仙、玄幻等傳統題材通通被拍到岸邊,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離職爽文的浪潮。

簡介裡,光看文案打工人就經歷了一場血壓過山車。

比如“陪客戶喝了三個月的酒纔拿下的重點項目轉頭就給了空降的關係戶,對方還嘲諷:要麼忍,要麼滾。”

如此熟悉的流程,如此熟悉的言語,幾乎有過職場經歷的格子間工人都經歷過這種至暗時刻。

包括不限於做了一個月方案被摘桃子,佈置超額任務加班完成工作還被領導pua,爲了一個case同事溜鬚拍馬搞辦公室政治,工作一年體檢一身病還拿不到年終。

而所有的打工人都幻想着能夠整頓職場,現實生活的最大爽點就是一封辭職信摔領導臉上再來一出熹妃回宮。

現在,離職爽文爲你圓夢。

離職烏托邦

要說咱上班最恨的東西除了996、007,最讓人恨的牙癢癢的必然是辦公室鬥爭。

在各個離職爽文裡,主人公走上離職這條路不單是整個故事拉開帷幕的關鍵節點,更是吸引讀者能不能看下去的重要章節。

他們有人是深陷辦公室派系鬥爭,在網文《中國式離職》裡主人公江山在進入職場前只想一心只上聖賢班,找到一個託付一生能一直幹下去的公司。

結果剛入職場就站錯了隊,沒少被上司穿小鞋,針對他的操作包括但不限於調崗、降薪和背鍋…

有人是因爲性別問題。

在小說《她的養他》裡,主人公就因爲懷孕休產假,結果被人頂了再也回不去職場了。

當然除了這些問題之外,在職場太能幹工資太高,也會讓領導或老闆心生歹意,想要磨刀霍霍向“牛馬”,直接打翻咱主人公的飯碗。

迫於無奈的離職是一種狀態,因爲眼裡容不下“沙子"就怒而辭職也是一種心態,這類天生帶着正氣的打工人,彷彿是當代職場的大俠,好像從出場就帶有爽文屬性,從頭到尾主打的就是一個懲惡揚善。

縱觀這些故事,它們雖各有不同,卻在一點上驚人的相似——這些故事過於寫實,彷彿這不是網文而是實打實的非虛構。

既然設定如此貼合實際,那要想爽,必然是要走上一條逆襲打臉,給領導好看的康莊大道。

不單領導不好受,最好還得帶上那些公司那些卡過你,爲難你的人。統統都得在你辭職後過的生不如死。

既然是以魔幻現實爲創作背景,那最後的反轉也要基於現實且超脫現實。

什麼裸辭後中彩票這種事兒就不夠爽,因爲太扯了,概率其實也不夠大。

所以在裸辭爽文的領域裡,對於爽的想象和定義裡大概分爲這麼幾類:

第一類就是創業,主角離職後選擇自己單幹,主要體驗的項目倒不是說開個大公司,而是選擇寫小說掙第一筆,炒房掙第二筆,炒股掙第三筆。

徹底成爲中國的華爾街之狼,掙到錢了給兄弟們一人發一億。

第二類則是轉行,主打的就是主業不拋棄,副業不放棄,收入兩開花,哪怕被開了,也能毫不費力的重開。

而轉行會選擇的道路,往往不是種地,就是去當博主。

第三類則是和自我提升還有學習息息相關,主角往往是結着裸辭的空擋,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

在所有的類別裡,第四類和第五類的辭職網文,才真正有了點網文的味道。

前者是主角裸辭後開啓魔幻古穿今,利用兩方信息差成爲人生贏家。

後者則是利用裸辭打臉逆襲,成爲逼王之王。離職對他們來說像是一個解開封印的契機,他們會離開職場全然是因爲能力太強。

這類的辭職網文,也會成爲知乎嚴選裡的職場爽文。

在這類網文裡最爽的還得是《無所謂,我會發瘋》,它並非爽在反轉,而是主角從開始就穩定發瘋。

第一章就怒打領導耳刮子並美美獲得豐厚辭職賠償金,還把看不順眼的老闆送進局子。

雖說類別並不少,但呼聲最高的爽文類別,還是得直播文和種田文。

直播文就是主角靠着直播各種內容,獲得觀衆的打賞。

作者往主腦洞大開、妙筆生花、顛直播文指以直播爲主題的作品,小說主角大部分是覆、創新,設定世界包括不限於都市,比如有直播越武俠世界的,也有穿越玄幻異界的。

種田文分爲兩種:一種是耕讀世家的傳統,主要是對古代農村生活、讀書致仕傳統的表現。

另一種與玄幻升級流類似、但沒那麼卷,在異世空做任務積攢能量來升級,用“努力就有結果”來補償現實的無奈、獲得治癒。

辭職爽文的種田文,主要集中在第二類上,比如《辭職後我要回鄉種紅薯》、《辭職後的鄉村悠閒生活》。

有時,辭職爽文的種田文也會和直播文融合,變成一個直播種田的大亂燉。

這些離職爽文看着確實“爽”,“爽”在打工人都渴望能獲得這樣的生活。

可它的內核,卻難掩一種想象力匱乏的無力感。

好像,大家都不敢做夢了。

離職爽文怎麼就火了

十幾年前,上着小學和初中的我們,舉着一本從書店租來的盜版《斗羅大陸》、《紫川》,開啓了玄幻世界漫遊。

當時的網文論壇,以天蠶土豆、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等大v爲主,所構建的莫過於一個充斥着鬥氣和魔法的世界,少年在這個世界中披荊斬棘,收服各方勢力,擴充後宮。

因此可以說,當時的網文世界,就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週刊少年jump。

等到之後貓膩憑藉與小白文截然不同的文筆深度、角色塑造熬出了頭,《慶餘年》、《將夜》的電視劇爆火也與小說隔了幾乎一個時代。

此時,網文世界開始打破幾家獨大的現象,《贅婿》《儒道至聖》爲代表的贅婿爽文與文抄公爽文崛起,網文進入羣雄逐鹿階段。

等到了這兩年,一本《詭秘之主》讓克蘇魯文學正式崛起(並且無代餐),《賽博世界幹掉boss成功上位》《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大奧術師她今天賺錢了嗎》也在女頻”興風作浪”,讓網文世界的爽點更加豐富,更加自然。

讚美愚者

與這些網文世界中獨立創建一套世界觀再顛覆不同,現在流行的直播種田離職爽文則更加現實。

所謂爽文爽文,歸根結底就圖一個“爽”字,而以直播種田爲主要表現形式的離職爽文,與職場壓力有關,其爽點最方便讀者情感代入。

一方面,網絡直播現在很火,目前看來還會繼續火,算是緊隨熱點。另一方面,直播的參與度比較高,互動性更強,讀者更容易產生代入感,直播中的彩虹屁或者拉踩打臉的戲碼也更容易觸動讀者G點。

而與動不動就王侯將相、權謀亂臣的古代小說,種田流描述的古代小農生活,切中了當下年輕人逃避宏大敘事,渴望避世悶聲發大財的需求。平凡生活的瑣碎也可以作爲爽點被見證,而且更加細水長流。

兩者結合,“離職”作爲一切的起因,無形中和讀者拉近了距離。

當然,離職文也並非一律無腦爽,反而非常有現實基礎,就像一出職場紀錄片——找工作難,找工作累,各種幺蛾子層出不窮。

《中國式離職》中,主角就面臨”大四沒有深造需要趁早確定一份工作”與金融危機的衝突,同時也面臨着考研考公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與直接工作的選擇。

《我真實的離職經歷》中主角的故事就更慘了,第一份工作就被開,第二份工作上班第一天就被炒魷魚,創業不容易後來還是加入了一家跨國諮詢公司,加入後人生也並沒有走上巔峰,只是相比過去好了一點。

就像作者專欄介紹的本書內容皆爲自己的真實經歷,現實的離職爽文就是比過去好一點就叫爽了。

但要說推動離職爽文走向大火的,還得是互聯網正流行的「離職學」。

這兩年經濟下行,一小破公司都能擠進來兩三個常青藤,市場價格一壓再壓,工作量卻一加再加。

面對“錢少事多離家遠,位低權輕責任重”的工作情況,不少職場人乾脆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社交平臺用聊天記錄曬的離職爽文裡,你能看見各種或體面或果斷或直接的辭職聲明。

要麼三句離不開“感謝”、“抱歉”“加油”,把成年人走好最後一段路的體面講的淋漓盡致,再用一段小作文彰顯自己脫離應試環境依然筆力不減(山東上大分)。

要麼直接奉上辭職word,把曾經射向自己的brief迴旋鏢終於射回了公司,

雖然正式的給出了個文檔,但誰都不知道點開裡頭是怎樣的surprise。

比如精神不穩定的00後,辭職報告裡可能只有一張“鼠鼠走囉”的表情包。

與這股鑼鼓喧天的離職風氣相對應的是離職的配套服務,在小紅書的帖子裡,你能看見各種爲即將離職的菜鳥準備的文件包。

包括文案、話術、原因,從口頭到試探,每天都讓你多長八百個心眼子,愣是把離職整出了讓前任淨身出戶的離婚感。

甚至可以說,離職可比離婚理性多了,畢竟雙方可是一點感情基礎都沒有呢。

在看《鐵西區》的時候,我們說鐵西區是一個時代的悲歌,是無數被犧牲在歷史舞臺的羣體縮影。

現在,離職爽文正是當下時代悲歌的縮影。

在它背後是現實壓力的反映,從未有哪種網絡文學像它一樣把年輕人所經歷的落差赤裸裸擺在明面上,以至於大家失去了在異世界冒險的資格。

它是關於職場困惑的,和現實是如此強關聯,在網友的各種職場案例中,公司幾乎就沒做過人。

什麼一覺醒來接到人事的88短信,馬上離職了還被安排工作,離職時被部門主管陰陽嘲諷,離職半年老闆讓我賠錢。

哪怕都離職了還是看得人血壓升高,甚至更加坐實了戲劇源於生活這句真理——

tvb中的“安靜解僱”正是現在公司辭退員工的手段,無限修改的paper、開不完的會議、各種手段的pua、毫無可能達成的目標,都是把人逼瘋的最後一根稻草。

楊天真在採訪節目中說“在自我明確的情況下,不願意花精力再去應付,因此選擇不幹”也正是不少離職人的心聲。

畢竟,現在的職場可不是年代文中讓人一呆一輩子的廠了,現在年輕人的追求和老一輩也不一樣,刻舟求劍註定徒勞而返。

另一方面,生活焦慮讓離職爽文爲讀者提供一種逃離現實的幻想出口。

莫 釘老子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追求在公司躺平養老了,因爲哪怕是國企都開始加班熬夜摧殘實習生了。

學歷的通貨膨脹加劇了找工作的艱辛,找工作的艱辛也讓學歷貶值更加厲害,二者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關係。

既然整個世界都是個草臺班子,那大家也沒必要那麼較真,生活的本意是開心嘛。

現在,最流行的隱居方式不是去蒼山腳下租個小院子,而是直接重回大學,將貶值的學歷用另一種方式賺回來。

校園裡的食堂宿舍都是應薅的羊毛,課堂社團屬於社交與自我提升的豐富,還能享受最重要的時間自由。

同時,價值觀的轉變與社會認同的多樣性,也改變了離職本身所附帶的負面色彩。

現在已經不是抱着一口鐵飯碗等招工的年代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新興職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一方面,人們對職業的看法更加多元,曾經以爲家裡蹲就是沒工作要啃老,現在家裡蹲可能是全職自媒體博主,一個月賺的比上班還多。

另一方面,離職不再被視作失敗,而是個體追求更好生活的一種選擇。

直接辭職體 驗一百種職業了

更何況,比起在羣體中貢獻自己的價值,大家更注重個體價值的實現。

以社恐和社牛著稱的新世代乾脆把職場當秀場,比起贏得老闆的肯定,自己po在平臺所收穫的流量要重要多了。

前段時間風靡的“00後整頓職場”就是新世代“天生反骨”、“主打一個叛逆”的寫照。

畢竟對於打工人來說,老闆畫的餅實在是吃不下了,道不同不相爲謀這事大家早已參悟透徹。

“大氣”如董明珠依舊逃不過資本家獨享的破防事件,資本家有多扣搜傲慢網友皆已明瞭。

上位者不能和下位者共情,因此誰也別談感情,這就是離職開始爽文化的原因——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我雖然相信人性本善,但我會以牙還牙,加倍奉還。”

設計/視覺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