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幾千萬底層就業 就限制科技發展?
人工智能尚未起飛,我們就開始恐懼了。
自動駕駛網約車引發了巨大討論,大家都加入到討伐它的陣營,怪它們衝擊了就業等等。
我們到底該如何做?科技該如何發展?底層老百姓就業該怎麼辦?
1、百度自動駕駛網約車平臺——“蘿蔔快跑”,已經逼瘋了很多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
無論是投放1000輛,還是400輛,無論是500萬訂單還是1000萬訂單,這些都不重要。
因爲事實就是,這個平臺確實已經影響到了這些人的利益。
這讓他們本來就艱難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2、自動駕駛,衝擊最大的不僅僅是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還包括長途貨運司機。
相比市區的複雜路況,高速路況相對簡單,並且自動駕駛效率很高,長途貨運優勢巨大。
美國自動駕駛大規模鋪開的政策突破口就是,卡車,當然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對。
我國直接受自動駕駛技術影響的人羣有多少呢?
網約車駕駛員700萬,出租車數量140萬輛,相當於280萬出租車司機,卡車司機大約2000萬人,合計起來大概3000萬人。
這其實對社會的衝擊比較大。
3、自動駕駛成本遠低於網約車和出租車,並且體驗也相對更好。
無論是1個駕駛員遠程操縱5個自動駕駛網約車,還是用優惠紅包把網約車價格打下來,抑或它過於“文明禮讓”導致行駛速度偏低,但是總體來說,自動駕駛網約車體驗更好。
否則也不會訂單上漲得那麼快,也不會引起那麼大的反對聲了。
而且有一個趨勢是,隨着數據的不斷積累,以及算法的不斷更新,自動駕駛網約車的成本會更低,體驗會更好。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認爲,自動駕駛取代司機,是未來的大趨勢。
4、當下的主流情緒是,同情出租車司機,批評自動駕駛網約車。
比如,讓機器取代人,讓老百姓失業餓死,這就是科技發展的意義?
無人駕駛車,站在了出租車司機對面?
現在還不是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時候,當下最重要的是保就業
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
1、說科技取代人,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問題。
自動駕駛代表效率,這很容易理解。
問題是什麼呢?“公平”如何理解。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出租車、網約車和卡車司機身上,關注他們的艱難生活,現在自動駕駛鋪開,他們將失去僅有的工作。
再加上現在水電煤等必需品漲價,生活成本顯著提升,他們確實崩潰。
從這個角度看,“公平”就意味着,限制自動駕駛網約車發展,讓網約車、出租車和卡車司機保住工作,有飯吃。
但是,你換個角度思考,如果站在互聯網、新能源、芯片等科技企業角度講,公平又是別的含義。
現在這些行業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到處都是降薪裁員,如果再找不到新的增長點,這種情況肯定會加劇。
要知道,這羣人也有家庭,也有房貸,從業人數也高達幾千萬,他們失業降薪後,還得面臨龐大的債務,也會逼死很多人。
本來新的增長點就要出現了,行業狀況可能會好轉,現在你人爲地出政策扼殺,肯定也會引起很多人反對。
所以,站在這羣人的角度,“公平”就是,不能限制自動駕駛網約車的發展。
看見沒,站在不同人羣立場,“公平”就有不同指向。
2、那麼,究竟什麼是公平呢?保障效率。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經過了幾次科技革命,現在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效率必然提升,生產力必然向前發展。
任何阻礙生產力進步的障礙,都將被摧毀。
國王,阻擋技術進步,國王被消滅;國家阻擋技術進步,國家被消滅,逆歷史大勢的都會被碾碎。
追求更先進的生產力,最終會成爲社會的共識,成爲大家的最終選擇。
所以,如果自動駕駛代表更高的效率,那麼它一定會成爲大家的最終選擇。
也就是說,支持自動駕駛的發展,就是“公平”。
所以,我們不應該限制蘿蔔快跑的發展。
自動駕駛發展了,幾千萬底層老百姓怎麼辦?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AI替代網約車司機。
其實,隨着AI發展,當下很多工作都會被AI替代,不僅僅是網約車司機,還包括外賣員、翻譯、客服、會計、記者、教師、碼農、插畫師等等。
這些都是大趨勢,只不過誰先誰後的問題。
問題是,幾千萬底層老百姓怎麼辦?就業怎麼辦?
坦白來說,我們之所以沒有出現西方國家那樣的貧民窟,之所以社會如此有韌性,就是因爲水大魚大,無論怎樣,大家都能找到一份工作。
所以說,就業,比天還大,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如果說因爲現在大環境不好,就業不好,就要(暫時)限制自動駕駛網約車的發展,這個觀點是不對的。
因爲,你無法確認啥時候大環境會變化,啥時候就業會變好。
你看看現在的口徑仍然是,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經濟還在高速增長,無非是有一些挑戰而已。這種口徑下,你還想怎樣?
所以,“暫時”限制它的發展,就是僞命題。
還有一個觀點是,服務業不僅僅是提供服務,同時也是一個財富轉移和再分配的過程,所以消費者應該多支付一些錢,讓出租車司機等這個行業也能得到安排。
服務業是財富轉移和再分配的過程不假,但是這是整個服務業,而不侷限於某一個行業。用個體代替整體,大錯特錯。
科技進步必然會淘汰一些行業,只要阻礙技術進步就是不公平,即便它保障了一羣人的就業,但是由於它阻礙了更多人的幸福,所以它是“惡”的。
爲了保住幾千萬人“當前”的就業,就限制技術發展,這絕對是錯誤的。
那麼,被技術直面衝擊的人到底該怎麼辦?
首先,國家要更大力地創造更多就業,哪些方法能夠創造更多就業,就採取哪些措施。
其次,如果實在創造不了就業,那國家需要直接救助他們。
如果二者都無法實現,那麼它就不稱職。限制先進技術就會惡性循環,變得越來越差勁。
美國就是這樣運轉的,一小批頂級天才引導前沿,一大批中產拼命工作,一小批“廢人”躺平。
美國政府通過“稅收”和“救濟”等手段,用精英階層創造的財富,養着這羣失業或躺平的底層人。
精英階層創造的財富越多,底層“廢人”的生活水平就越高。美國廢人和非洲廢人,生活水平天差地別。
所以說,如果再分配製度合理,科技與民生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