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贍養新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2月23日晚間,港股微博發佈公告稱,微博全資子公司Weibo Hong Kong Limited與新浪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新浪香港有限公司就買賣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的100%股權訂立若干協議。
據協議,Weibo Hong Kong Limited同意購買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該公司是新浪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及中國北京新浪總部大廈的擁有人,此次收購對價爲15億人民幣。
2021年時,新浪完成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這個曾經經歷了最早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經歷了21世紀初互聯網的繁榮浪潮和泡沫破滅、經歷了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徙的元老級互聯網公司,最終告別了資本市場。
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後,資本市場對於新浪的關注度早已不高。如今新浪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僅剩的懸念,就是其剩餘的資產和業務將何去何從。這個答案已經揭曉——新浪最終選擇了“自己人”。
作爲中國互聯網公司最資深的大佬級企業,新浪網是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億萬網民上網的不二選擇,新浪博客則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內容社區之一,再到其二次創業戰勝所有對手,成功打造微博,新浪曾多次在互聯網時空中證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時過境遷,門戶網站在商業模式上的侷限,導致“四大天王”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命運,騰訊和本站靠遊戲飛黃騰達,而新浪和搜狐更加專業的媒體屬性,反而導致了兩家更專注於傳統業務,沒能及時抓住互聯網行業中更多的歷史機遇。
對於新浪來說,微博已經是其在這條專業化的道路上,能夠摘到的最大果實。多年之後,這也成爲了新浪能抱住的最放心、最粗壯的那條大腿。
01 資本市場不同命
新浪網有過輝煌的歷史。1998年sina.com成立,而當時國內新聞渠道依然匱乏。互聯網的逐漸興起,讓上網獲取信息的人數日益倍增,新浪迅速成爲國內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
之所以加上“之一”,是因爲新浪網並非獨一無二,當時的騰訊、本站、搜狐和新浪一起搶奪用戶和市場,殺得難分難解,一起開啓了中國的新媒體時代,海外資本市場也因此對其張開了懷抱。
在新聞內容之外,用戶自創內容的模式也逐漸興起。新浪博客的繁榮,爲新浪微博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線於2009年8月的新浪微博,是中國門戶網站中第一個推出的微博產品。隨後,騰訊、本站、搜狐等門戶網站也分別推出微博產品。根據CNNIC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中國的微博用戶數已經達到2.5億,網民使用率超48.7%,這個業態已經被完全認可。
而在諸多微博產品的競爭中,起步最早的新浪微博最終脫穎而出,也成了新浪管理層在經營上最輝煌的時刻。
2014年4月17日,新浪微博的股票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敲鐘交易,發行價爲17美元,上市市值爲34億美元。那一天,微博的上市,也帶動了“老父親”新浪的一波大漲,給了當時市值持續下降的新浪一個喘息機會。
當時,新浪已經在納斯達克奮鬥14年之久。2000年,新浪採取分拆方式,以“VIE”模式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打破了國內公司海外融資的瓶頸。新浪也成爲中國內地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
但新浪作爲一箇中國公司,一個互聯網門戶網站,始終受困於估值。
新浪上市不久,即遇上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公司股價也曾跌到了1美元附近。在經過10年的發展後,新浪股價於2011年4月達到147美元的歷史高點。
即便是這樣的高點,新浪的市值也僅僅是88億美元,從來沒有超越過百億美元大關。這並非是管理者能力的問題,而是由門戶網站商業模式所決定的。
反觀“兒子”微博,不僅發展順風順水,也更多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上市兩年後,其市值已經突破百億美元,2017年2月,微博市值首次超越其美國模版企業推特。2018年2月,微博股價更是衝到142美元/股,市值超320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點。
而新浪自2018年之後股價一直在持續下跌。到2021年新浪宣佈私有化退出美股時,市值僅爲25億美元。兒子大過老子看似“怪談”,其實只是資本圈的一個常態,也反應出資本市場對門戶網站和微博兩種商業模式的不同定價。
02 細分業務不同命
最近幾年,門戶網站商業模式式微,新浪的主要營收一直依靠微博來支撐。2019年年報顯示,新浪總營收21.63億美元,其中微博的收入17.67億美元,佔比81.69%,連續第二年超過80%。
8年間,微博的營業收入增長了17.16億美元,但整個新浪營收增長卻只有16.34億美元。
而微博自從2015年盈利開始,就一直努力賺錢。2017年基本上開始養家,補貼着家裡的兄弟姐妹們。
門戶網站仍是新浪這座大廈的基座——如今更多是在其社會影響力方面起到作用。一些很多年沒有修改過的公開資料,仍然訴說着新浪網昔日的輝煌和曾經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這樣的業務構成,門戶和社交兩塊本應該是互爲犄角。現實的情況卻是,作爲新浪起家的門戶業務,已經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走向虧損。
新浪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門戶廣告營收則下降3670萬美元,而自2017年開始,新浪門戶業務已經開始呈現虧損態勢,爲淨虧損80萬美元。2018年新浪門戶業務虧損擴大至1.46億美元,到2019年則虧損3.84億美元。
爲了彌補門戶業務的虧損,從2010年開始,新浪就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發力,陸續將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銷、消費金融、網絡小貸等多類金融牌照收入囊中。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會選擇的轉型路徑,而新浪同樣有一定的敏感和嗅覺,較早開始了相關的佈局。
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爲了扶持新浪金融業務,微博連名字都借了出去。比如雖然叫“微博借錢”,可其營收全部計入新浪的名下,微博僅作爲導流入口。
但由於種種原因,新浪金融始終也沒有把這塊業務的規模做起來。新浪能夠依仗的還是微博掙來的廣告費。
03 前浪後浪不同命
故事的另一面,微博自己的日子也算不上好過,面對着嚴重的挑戰。種種跡象都表明,從產品、用戶數量、資本市場的認可程度等多種因素考慮,微博都已經度過了自己的巔峰時期,開始步入“中年時代”。
第一表現在用戶活躍度上。
2018年,微博年報顯示,其已經連續3年保持同比7000萬及以上月活躍用戶淨增長。2019年之後,這個數字變成了5000萬+。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微博月活躍用戶數爲5.84億,同比淨增了約1100萬用戶,數字在持續不斷地下降。
至今微博仍然具有社會話題的聚集性,以及重大事件的裂變傳播效果,仍然是第一圖文平臺,但流量已經被今日頭條、抖音、快手、B站這些後浪分去不少。
第二表現在盈利方式的多樣性上。
11月17日,微博公佈2022年三季報。期內淨營收4.536億美元,同比下降25%,依據固定匯率計算同比下降2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636.10萬。這是微博上市以來,出現的最大幅度的業績下滑。
2022年第三季度,微博廣告及營銷收入爲3.934億美元,佔當期營收的86.73%;上年同期的廣告及營銷收入爲5.376億美元,佔當期營收的88.63%。
和很多互聯網平臺公司和內容類公司一樣,過度依賴廣告這個單一的變現模式,最終讓微博在互聯網經濟的寒冬中被凍傷。
如今,中國的廣告市場包括互聯網廣告明顯面臨萎縮。根據QuestMobile數據,受外部大環境影響,2022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萎縮 2.3%。強如鵝廠,今年三季度的廣告收入也同比下降了5%。
面對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多種選擇,微博的廣告變得更加可以被替代。
如今廣告的投放越來越看重銷售效果,廣告費用投出去就要產生相應的回報,“帶貨”的重要性已經史無前例的高。而微博廣告仍是展示作用爲主,對於賣貨起到的作用相對有限。與之相對比的是直播帶貨的火爆,是據未經證實的信息稱,2021年,能直接賣貨的抖音廣告收入約1500億元,是微博的10倍有餘。
不久之前,馬化騰在內部毫不留情地講道,“如果騰訊新聞不能自己浮上水面,那留給騰訊新聞的時間也就不多了。”在四大門戶中家底最厚實的騰訊新聞尚且如此,於其他人而言,只能說那個曾經光輝的時代早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