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用合格塑料容器也有事 醫:3撇步避免吞下塑膠微粒

使用塑料容器微波加熱,塑膠微粒即可能溶入食物中。(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微波加熱食物很方便,但有研究發現,合格可用於微波的塑料容器,一樣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即使是塑料奶瓶的內壁,也會因加熱和液體晃動,剝落數百萬個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進入人體,恐會干擾新陳代謝、性發育與生育能力。醫師建議少用塑料容器微波加熱,若非得用應避免盛裝高油、高酸食物,且儘可能減少加熱時間,以減少塑料溶入食材的機會。

胸腔暨重症醫學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用微波爐幾分鐘,塑料盒中的食物就會變成熱食,但伴隨着入口的還有數百萬個的塑膠微粒碎片;去年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發現,合格可微波加熱塑料容器,也會在微波爐中釋放大量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對細胞活性有具體破壞性影響。

黃軒指,2020年「自然食品」一篇研究也發現,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時,塑料奶瓶內壁,會因加熱和液體晃動,剝落數百萬個微塑膠微粒,這些碎片會混合在奶液中,流入嬰兒的體內。

黃軒指,可微波加熱的塑料容器有聚丙烯(PP) 和 聚乙烯(PE),PP塑料常用於外賣包裝盒,較耐高溫,通常被認爲用於是微波爐安全的。PE塑料常用於保鮮膜,不建議接觸油性食物或在高溫下使用,以免釋放化學物質,兩者的確是可在微波爐中使用,只不過塑膠微粒,不在評價標準中。塑膠微粒是塑料分解後形成的極小塑料片段,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黃軒指,實驗結果顯示,微波爐中使用的容器溫度越高,會導致更多塑膠微粒進入食物,相較於存放在冰箱,研究人員發現微波爐中的PP容器,每平方釐米釋放的塑膠微粒達420萬個,更微小的奈米塑膠微粒,可達12億個。

黃軒指,研究小組將人類胚胎的腎細胞,浸泡在從嬰兒食品容器流出、含高濃度塑膠顆粒和奈米塑膠微粒混合液裡,2天后約75%腎細胞都死亡了。也有研究發現,人體腎臟能過濾掉較大塑膠微粒,但奈米級塑膠微粒則可能穿過細胞膜,一旦突破人體免疫系統防線,奈米塑膠微粒攜帶的雙酚 A、鄰苯二甲酸鹽等化學物質,就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新陳代謝、性發育或生育能力。

如何選擇安全的食物容器?黃軒指有下列5項重點:

■材質:選擇無毒且不含塑化劑的材質,如食品級矽膠。

■耐熱性:確認容器的耐熱溫度,避免在超過該溫度下使用。

■標示完整:選購有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使用注意事項標示完整的產品。

■避免物理損傷:避免使用有劃痕或破損的容器,以減少化學物質釋出風險。

■適用範圍:根據容器材質選擇適合盛裝的食物,例如避免塑料容器盛裝高油脂、高酸性食物,並減少加熱時間,防止塑料容器因過高溫熔化或釋放有害物質。

黃軒指,雖然目前塑料容器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還不充分,但長期攝入塑膠微粒,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建議微波加熱前,將食物移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也要確定這些容器沒有金屬邊條,以免微波中引起火花,不管是新生兒父母,或常外帶食物者,請儘量避免在微波爐中用塑料容器加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