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彥/COP28迎來能源結構調整

COP28。聯合報系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魏國彥

這就是目前人類碳排放的處境。根據全球「碳預算」統計,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已排放二千五百兆公噸溫室氣體,爲了控制全球增溫在兩個攝氏度以下,還剩下不到四百兆公噸可排,各國政府及政治人物紛紛承諾,二○五○淨零排放,這其中包括我們的蔡英文總統及國家發展委員會。

爲了達到二○五○淨零目標,目前在杜拜進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8)在十二月二日有一一八個國家共同簽署一項承諾,要在二○五○年前將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增加成目前的三倍。二○二二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爲卅%,將裝置容量增加到目前的三倍並不代表真實的發電量就能達到九十%,因爲風、光、水力、生質能等能源都有「看天吃飯」的性格,設備雖在,機能不彰,還要另外找到其他牢固穩定的基載發電才能確保供電。

同一天,以美國、法國、加拿大爲首的廿二個國家也簽署了另一份宣言,在二○五○年之前也要將全球核電產量變成三倍。這是基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原子能總署及國際核能聯合會的研究分析所倡議,他們認爲唯有將核能發電增加到目前規模的三倍纔可能達成淨零排放,他們也再次強調核能的三安,分別爲safety、security、safeguard,這三個字在中文語境中都翻譯成「安全」,但細究其英文語意,分別可理解爲核能安全、能源供應安全、與設施的維護保全。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核電是遏制氣候變遷「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美國氣候大使柯瑞也表達一樣的意見,並強調有「數兆美元」可用於核電融資,因爲「核能會成爲其他能源的替代品」。

幾乎同時,近五十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簽署了「石油和天然氣脫碳宣言」,這五十家公司佔全球產量的百分之四十。要脫碳不代表不生產,而是要進行「碳補存」等負碳技術。另外,天然氣的主要生產國美國、土庫曼和哈薩克也在大會期間加入了一項由一百五十多個國家簽署的「全球甲烷承諾」,在二○三○年之前要將甲烷排放量減少百分之卅。

將上述三大趨勢放一起來看,表示未來核能發電會更便宜,而使用天然氣與石油將付出更高代價,因爲遏制氣候變遷不能等,也因爲天然氣與石油開發的融資困難,成本加劇。

我國的「原能會」在行政院組織改造中已經轉化成獨立機關「核安會」,面對此一核能發展的新形勢,首任主任委員陳東陽受訪時表示:「各國能源配比自有考量」。這個發言恰如其份,因爲從今而後該會只負責審議核能安全(safety),而有關國家能源安全(security)與能源供應保全(safeguard)及因應氣候變遷則另有主事機關,是國發會、經濟部、環境部等部會的執掌,明年新選出的總統與立法委員也將「自有考量」。(作者曾任行政院環保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