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挑團團、圓圓送臺灣 陸專家:原本不是牠要來

團團、圓圓當年被選中來臺,事實上原本要來的不是團團。(翻攝中視大陸尋奇)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因腦部病變,本月19日麻醉後離世,震驚兩岸網友。當年臺灣、大陸互贈保育類動物,團團、圓圓在千挑萬選後出線;爲什麼選牠們,四川熊貓研究中心副局長李德生揭曉答案,且原本「要來的公熊貓不是團團」。

中視《大陸尋奇》日前公開團團、圓圓來臺前的紀錄畫面,當時兩頭大貓熊年僅1歲半,是園區內最重要的照顧對象,被安置在園區深處,一天僅開放4小時供遊客觀賞,甚至派駐公安24小時守護,工作人員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可說是全大陸最受禮遇的動物明星。

李德生透露,在兩岸決定互贈保育類動物後,立即針對園區裡的23頭大貓熊進行外貌、性格、適應能力、健康狀況等評估,先挑出11頭,接着再找出「最速配」的3對。

圓圓編號16號,牠原本要和另一頭編號21號的公貓熊配對一起來臺灣,但評估過程中發現,圓圓跟團團形影不離,感情非常要好,觀察一段時間後,認爲團團是更好的選擇。

大陸公開徵求命名,逾1億人提供意見,這兩頭來臺灣的大貓熊,也把舊名華靈、友友改爲團團、圓圓。臺灣於2011年回贈一對長鬃山羊、一對梅花鹿,在山東順利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