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一堆確診都來自美國?旅美臺人揭當地黑暗真相:不意外

長程航班旅客須在機場採檢陰性,才放行入境,旅客在下機後進入候機室,等待疾管署人員覈對名單,在唱名後先貼上檢疫視別貼紙,再依序採檢、等待結果。(陳麒全攝)

迎向2022後,臺灣疫情卻開始再度延燒,境外移入不斷創新高,近半都是由美國輸入,讓人匪夷所思。對此就有旅美臺人分享美國的現況與檢疫流程,直呼真的不太意外。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表示,自己在去年11月底返臺,一週前又飛往美國。他表示,在Omicron尚未爆發時,美國與臺灣很像,餐廳點完後就脫口罩,上班上課也脫口罩,但美國醫療資源不像臺灣如此便利,做檢測不是去醫院,而是直接前往設在停車場的檢測站,還跟得來速一樣不用下車,若是選免費篩檢,就必須等2天后收電子報告或自行上網查詢。

原PO表示,回臺灣戳過鼻子後發現,美國真的就只是「挖鼻孔」,猜測是怕民衆不舒服而不願意受檢,寧可降低準確率,增加篩檢數。他也指出,Omicron傳染力超乎預期,不少認識的朋友前2年都安然度過,卻都在這波中鏢,不過許多人都是無症狀,最嚴重就是咳嗽,不知道是打三劑發揮作用,還是Omicron重症率真的低。原PO說,對於輕症以下患者,美國都是直接叫人回家,而不是入院隔離治療。

原PO也大嘆,美國疫情爆炸後,再度回到居家辦公、上課模式,但或許是重症率低,美國人似乎真的沒在怕,日常生活幾乎沒變,國內線班機甚至還是載滿旅客,讓剛返美的他嚇壞了,因爲搭乘國際線的時候機上滿是空位。原PO補充,Omicron傳染性強,但無症狀多,加上美國「溫柔」的挖鼻孔,相信許多回臺確診的旅客,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