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這家3名員工起家的小公司 能讓新光三越、三井都找上它

(圖/今週刊提供,蕭芃凱攝影)

成立6年的騰雲,手握日本與臺灣等多家百貨產業指標客戶,成爲近年來少數發展亮眼的電商類新股。

創辦人樑基文用什麼樣的策略思惟,讓騰雲成爲橫跨亞洲多國的軟體服務商?走進臺北信義區的百貨商場遠百A13,一名消費者在專櫃剛刷完卡,瞬間,他的消費款項、會員集點、停車扣款統統在一秒內完成,這個堪稱「光速」服務的提供者,不是外商,而是今年2月登錄興櫃的騰雲科技服務。

2016年成立的騰雲,擅長提供整合客流、商流、金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客戶多是百貨龍頭業者,像日本的永旺、三井,臺灣的遠東百貨、新光三越。

近年該公司營收連年創高,2021年營收達3.7億元、年增23%,帶動興櫃掛牌當週,股價漲幅逼近7成。

相較去年掛牌的91APP,以品牌商這類中小型客戶爲主,騰雲則是專攻百貨商場。一名產業分析師解析,就是因爲騰雲手握這些近年不斷加碼擴建的大型百貨客戶,預估今年營收成長率有望挑戰3成。

成立才6年,打進91APP鮮少接觸的市場

但一家才成立6年的公司,爲何有這樣的能耐,可以做到堪稱新零售霸主的91APP,過往鮮少觸及的百貨公司市場?

其實,現在的騰雲,是脫胎自端點銷售系統(POS)大廠宏志科技。2000年,現任騰雲董事長樑基文從臺灣富士通加入宏志,負責軟體開發的他,大展身手的第一步是從大型商場開始。

「那時候有個很大的案子,是京華城。」樑基文回憶起指標性的第一戰。當時,京華城內部有逾千家大小專櫃,對資訊系統的要求極爲複雜,不僅要管理商場自己的員工,包括各大專櫃的營業人員、倉儲、會員資料、消費金額,都是京華城得整合的管理範圍。

爲了找適合的軟體整合商,京華城當時除了樑基文的團隊,還找來IBM、東芝等外商報價。然而,相較於外商的價格高昂,還要客戶「配合」其服務、客製化程度低,樑基文最終以成本優勢與更彈性的軟體功能,拿下訂單。

關鍵,是樑基文把當時尚未普及的雲端概念,用在資訊流的整合上,「它就是一個瀏覽器,所有運算都在機房端。」運算透過雲端集中處理,讓騰雲能省下昂貴的機臺建置費用,變爲只要用三、四臺小型主機就能對應。

經過京華城一役,也讓樑基文開始聚焦開發大型商場,在取得臺北101的訂單後,2005年,他因爲環球購物中心,而接觸其顧問公司、也是到日本最大零售集團永旺,進而被這家日本百貨巨頭看上,成爲其中國事業的供應商,「短短几年,永旺在中國的十家店都是我們做。」樑基文回憶。

2016年,樑基文興起了創業念頭,他與現任騰雲執行副總經理張婷婷,夫妻二人從三個員工開始,靠着過去建立的人脈,在隔年取得了新光三越這個重要客戶。

這個起點,是新光三越在中國重慶、擁有超過千個商鋪的新商場,由於專櫃的規模量龐大,金流、商流的整合不易,傳統POS系統業者難以做到,讓有着整合經驗的騰雲團隊,被新光三越找上門。

「當時,我們也還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張婷婷說,爲了接這個案子,團隊時常不眠不休工作,記得在開店前一晚,爲了一個系統更新的異常,「那天我們就是弄到清晨4、5點,解決了韌體的問題,然後馬上就開店!」

但堅持的結果,讓新光三越認可騰雲的實力,如今不僅所有的館皆使用騰雲的系統,位於高雄、一月開始試營運的SKM Park大型購物中心,更將成爲雙方合作的新里程碑。

用3年磨出日本夥伴信賴,拿下三井大客戶

2019年,騰雲接觸近年最重要的客戶,日本百貨巨頭三井,而它的跳板,則是另一家日本業者「日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