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辣條真賣不動了

當辣條價格貴過豬肉,對於衛龍美味來說,意味着什麼?

2023年,公司再次提高調味面製品(辣條)銷售價格,馬上遭遇市場反噬,產品銷量和收入雙雙下降。受大幅提價的影響,最近兩年,衛龍辣條已累計少賣了7萬噸。

劉氏兄弟靠辣條起家,如今這包小小的辣條,卻成了他們的心痛之處。好在蔬菜製品業務慢慢走上正軌,已逐漸撐起了衛龍的半邊天。

兩年少賣近7萬噸

上週四晚間,衛龍美味(09985.HK)披露的2023年業績頗爲吸睛,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8.72億元、8.8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和481.9%。經調整後淨利潤爲9.7億元,同比增長6.3%。

公司解釋,新興渠道收入增長、產品平均售價提升、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成本管理等,對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整體毛利率47.68%,較上年增加5.38個百分點。

爲此,公司慷慨地拿出合計約7.76億元派息,總派息率近90%,大部分將流進實控人劉衛平、劉福平兄弟的腰包。

衛龍飄紅的業績背後,卻是當家產品辣條的失寵。

去年全年,公司調味面製品(辣條)收入25.49億元、銷量12.44萬噸,同比分別下降6.25%和17.4%。

導致這一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漲價。

2023年,公司調味面製品(辣條)銷售單價較上年上漲13.26%至20.15元/kg。要知道,去年全國2.5-3.5cm膘厚白條豬肉批發市場成交均價才19.07元,辣條比肉還貴。

一漲價,銷量就下降,這在衛龍幾成定律。2022年,公司將調味面製品銷售單價上調19.87%,銷量就同比下降22.21%,較上年少賣了4.3萬噸。

產品銷量的下滑,已嚴重影響生產端的效率。2023年,公司調味面製品的產能利用率已低至48.3%。

3月22日,衛龍辣條漲價、銷量下滑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同日,二級市場反應強烈,衛龍美味開盤即下跌,盤中最高跌幅4.66%,全天報收5.68港元,跌2.07%,總市值133.55億港元。

第二曲線逐漸成型

東邊不亮西邊亮,衛龍辣條增不動了,旗下蔬菜製品業務接過了接力棒。

2023年,公司蔬菜製品業務收入21.19億元,較上年增長25.1%,營收貢獻率已達43.5%。

蔬菜製品是衛龍近年精心培育的業務板塊,主要產品包括風吹海帶、小魔女,以及魔芋爽等。

對於這個新的業務板塊,衛龍採取了不同的市場策略。去年,公司辣條價格一路上漲,蔬菜製品卻在降價。2023年,其銷售單價爲29.6元/kg,同比下降4.82%,銷量從上年的5.45萬噸增至7.15萬噸,足足多賣了1.7萬噸。

相比辣條產品,蔬菜製品的生產原材料更寬泛,可選擇性強,同時產品受衆面也更廣,得以成爲公司第二曲線。

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公司蔬菜製品收入分別爲6.65億元、11.68億元、16.64億元、16.93億元,分別佔各期公司總收入的19.6%、28.3%、34.7%和36.6%。同期,收入增速分別爲75.64%、42.47%、1.74%和25.16%。

蔬菜製品已逐漸頂起衛龍美味的半邊天,說明公司已逐漸擺脫對辣條的單一依賴。

或許你已經發現了,衛龍在小區電梯、互聯網等各種廣告媒介中,蔬菜、豆製品廣告頻繁出現,辣條反而少了許多。

從辣味到美味

辣條產品味濃、耐嚼和便宜,曾是80、90兩代人最喜愛的零食之一。衛龍靠着這一產品,成爲辣味休閒食品市場裡的頭牌。

以2021年的零售額計,衛龍美味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閒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6.2%,爲第二大企業的3.9倍。

不過,單靠辣條這一大單品,不足以讓衛龍高枕無憂。畢竟,該產品的市場空間有限、門檻低,各大零食品牌均有佈局,還有專業選手麻辣王子等,對衛龍的地位虎視眈眈。

過去的幾年的數據,已可說明衛龍美味已陷入增長瓶頸。

2019年至2022年,公司收入規模分別爲33.85億元、41.20億元、48.00億元和46.32億元,同比增速23.01%、21.73%、16.50%和-3.50%。同期,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爲38.18%、24.41%、0.97%和-81.70%。去年經營狀況雖有所好轉,但仍不容樂觀。

在衛龍上市途中,外界就對公司的成長性表示擔憂,在非辣條業務上能否創新和突破,是公司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對於衛龍來說,能做的就是依託辣條生產線、供應鏈等,在口味和品類上進行拓展。

近年公司推新品的動作頻繁,先後推出魔芋爽、風吃海帶、78滷蛋以及小魔女素毛肚等產品,改善了產品結構。特別是魔芋爽,已成爲繼大面筋之後,又一個大單品。

由單一的辣條到蔬菜製品和豆製品等,衛龍正從辣條逐漸向辣味乃至美味領域拓展。2024年1月17日起,公司證券簡稱由"衛龍"正式更名爲"衛龍美味",正是爲了體現公司業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