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工智能奠基的科學家勇奪諾貝爾物理學獎

週二,兩位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和傑弗裡·辛頓——榮獲了 202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兩人被認爲對奠定現代人工智能的基礎有貢獻。

諾貝爾委員會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由於他們的工作,人類的工具箱如今有了新物件,我們可以選擇將其用於好的目的。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目前正在徹底改變科學、工程和日常生活。”

據委員會介紹,人工神經網絡是經過訓練以處理信息和建立聯繫的計算機系統,其方式類似於人腦的工作方式。除了催生了爲聊天機器人和數據處理提供能量的人工智能外,該技術還被用於幫助推進粒子物理學、材料科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研究。

霍普菲爾德出生於芝加哥,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名譽教授。20 世紀 80 年代初,他開發了霍普菲爾德網絡,這是一種基於人類大腦存儲及回憶記憶方式的機器模型。

辛頓出生於英格蘭,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度過的。他是多倫多大學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家,最近在谷歌擔任研究員和副總裁。他開發了一種類似於霍普菲爾德的神經網絡結構,稱爲玻爾茲曼機,能夠從大型數據集中學習和提取模式。它能夠識別此前從未見過的信息中的熟悉特徵。

儘管人工智能似乎與物理學無關,但委員會指出,這兩人的網絡都植根於物理科學。

據該委員會稱,“利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他們研發出了藉助網絡結構來處理信息的技術。”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認可委員會將物理學獎授予工作重點爲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員這一決定。

“由於沒有計算機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所以這算是創造一個的有趣方式,但這似乎有點牽強。”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聯合國人工智能諮詢機構成員溫迪·霍爾對《衛報》的伊恩·桑普爾說道。

顯然,人工神經網絡對物理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要說它們本身就是物理學研究的成果,這公平嗎?

辛頓被譽爲“人工智能教父”。去年,他在谷歌辭職後登上頭條,並開始公開談論他協助創造的這項技術的危險。他擔憂爲 ChatGPT 等程序提供動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終會比人類更聰明,還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來造成危害。

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有一部分對一生的工作感到懊悔。去年,他告訴《紐約時報》的凱德·梅茨,他用“即便自己沒有開發這項技術,別人也會開發”這個藉口來自我安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克里斯蒂安·愛德華茲和凱蒂·亨特報道,他週二在諾貝爾獎宣佈儀式上說:“在同樣的情況下我還是會再次這麼做,但我擔心這可能產生的總體後果是,比我們更智能的系統最終會掌控一切。”

在宣佈這一消息後接受記者採訪過程中,辛頓強調,人工智能可以造福社會,比如提高生產力或推動醫療保健的改善。但他也提及了“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良後果”,其中就包括“這些東西有失控的可能性”。

“這將與工業革命旗鼓相當,”他補充說道。“但它並非在體力方面超越人類,而是在智力能力方面超越人類。對於存在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這種情況,我們毫無經驗。”

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給了三位研究快速移動電子行爲的研究人員。

本週,諾貝爾委員會陸續公佈其各個類別獎項的獲獎者——從化學到文學再到和平獎。週一,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發現微 RNA 的美國科學家。每個獎項都伴有 11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100 萬美元)的獎金,如果有多位獲獎者,則獎金會予以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