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5週年 偕證交所籤綠色永續合作備忘錄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左)和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右)共同簽署「綠色永續文化夥伴」合作備忘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崔正綱高雄傳真)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18年9月10日成立,今日爲5週年生日。(崔正綱攝)

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綜合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2018年成立,今日迎來成立5週年生日,催生衛武營各界人士出席敬賀,表示衛武營讓大衆改變了高雄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此外,臺灣證券交易所今日與衛武營簽署「綠色永續文化夥伴」合作備忘錄(MOU),共同爲環境永續貢獻力量。

綜觀衛武營催生史,相當一波三折。1979年國防部決議鳳山區衛武營營區遷建計劃,1992年「衛武營公園促進會成立」,經過多年來爭取,直到2003年1月高雄縣政府正式變更爲公園用地,以都會公園、藝術中心與特定商業區三體共構的方式重新開發,藝術中心則成爲新十大建設的一環。

在經過多年設計協調,衛武營終於在2010年4月動工,2018年9月10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成立,並於同年10月13日正式開幕啓用。基地面積9.9公頃,建物面積3.3公頃,內含音樂廳、歌劇院、戲劇院、表演廳,成爲海內知名劇團來臺表演首選,更在開幕一週年,票房銷售破30萬人次、進館人數超過350萬人,搖身爲高雄知名地標。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日迎來5週年生日,高雄市長陳其邁(左4)、文化部長史哲(左5)到場歡慶。(崔正綱攝)

今日迎來衛武營5週年,文化部長史哲、高雄市長陳其邁、綠委許智傑以及邱議瑩政界人士到場祝賀,另外還有1992年催生衛武營運動「南方綠色革命」幕後重要成員醫師曾貴海、教授黃暉榮也出席慶祝。

史哲指出,認爲衛武營不該只有5年,認真來算的話應該是31年前,「爲什麼高雄缺乏綠地要被稱作是工業城市、文化沙漠」,他也感謝是上天恩賜,衛武營推動能順利、夢想成真,且成果顯著。

史哲表示,未來高雄人可能不知道衛武營之前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未來高雄人被說家鄉是文化沙漠,他們肯定回說「是在講什麼?」,文化沙漠這四字已經與高雄絕緣。

史哲說,他在2008年擔任高雄市文化局長,高雄陸續有大東藝術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巨蛋等重大文化建設,當時每年都會受到文化部質疑說「衛武營5500席、大東1000席、文化中心至德堂2500席、巨蛋1萬5000席、還有世運主場館4萬5000席,高雄人怎麼營運、養得起?」,今天這問題不僅不存在,反而是臺北羨慕高雄的地方。

陳其邁則先以曾貴海新詩《明日新城》開場,闡述城市不再是鳥籠,而是市民生活的美學與生態空間,衛武營更是其中的代表。陳其邁表示,過去高雄被認爲是文化沙漠,大家共同用汗水、淚水譜寫生命樂章才能將沙漠耕耘成綠洲。

陳其邁說,衛武營更是世界一流的藝文場館,提供舞臺將國際頂尖的藝文工作者匯聚在此,讓全世界能夠看到臺灣藝文的能量,這纔是衛武營真正的內涵。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指出,一座藝文場館要在城市、國際奠定基礎併發揮影響力,至少需10年累積;5年來因衆人的聚集而活躍,無論觀衆、藝術家、工作人員或贊助企業,一起在此共同成長並共度許多時光。未來衛武營將繼續堅定向前,全面地拓展表演類型,實現更多發展可能性。

此外,臺灣證交所爲了確保未來世代永續發展,與視淨零排碳爲目標的衛武營共同簽署「綠色永續文化夥伴」合作備忘錄,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表示,證交所關心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非常重視推動文化發展。雙方簽署MOU不僅是證交所首次和藝文場館合作推動文化發展,也希望一同爲臺灣藝文產業接軌國際標準。

簡立忠說,臺灣碳權交易所今年8月7日在高雄成立,將提供文化產業、資本市場相關企業碳諮詢服務,合力打造減碳生態系,共同實現臺灣2050年淨零碳排的願景。

另外,衛武營邀請民衆一起用藝術歡慶5週年,雙十連假期間特別精選4檔節目,包括:10月7日、8日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10月7日音樂會克利斯蒂安・舒密特&簡文彬&高雄市交響樂團《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0月7至9日舞臺劇《但是又何奈》;10月8日音樂會《萬彩雙琴》楊文信&克利斯蒂安・舒密特;更多節目資訊可至衛武營官網(www.npac-weiwuying.or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