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正式啓用 高巿府文化局長:北漂迴流、創造南漂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13日正式啓用,藝術總監簡文彬(左)、建築設計師Francine Houben親自出席。(曹明正攝)

全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院「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下午3時正式啓用,高巿府文化局長尹立在臉書有感而發地說,衛武營是臺北兩廳院成立31年後,真正座落於南臺灣的國家級表演場館,雖然他不喜歡「北漂」這個字眼,但相信以城市轉型的概念投入建設,不僅「北漂迴流」,更可「創造南漂」。

尹立臉書全文如下:

等等就要去參加衛武營的開幕音樂會,首場的演出由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擔任重要的角色,以在地的樂團啓動,配合未來國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的演出,不僅在表演藝術領域深具意義,這個衆所期待的大事,它是臺北兩廳院成立逾31年後、真正座落南臺灣的國家級表演場館。

我之前提到因爲早期中央沒有在高雄設立藝術大學,對這領域有興趣的學生只好北上求學,同樣的在較爲單一重工業型態下的高雄,早期缺乏各項藝文硬軟體建設,工作型態也不夠多元活潑,就表演藝術領域來說,三十多年前臺北就有國家級兩廳院,加上藝文資源集中,自然提供在這方面的藝文就業機會是多於其他縣市。

就我目前得到的數字,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目前編制141人,已進用139人,高雄市92人,非高雄47人,這還不包括很多外圍合作的幕前、幕後與燈光音響硬體工程的相關職務提供,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以城市轉型的概念投入建設,不僅可以讓北漂迴流,更可創造南漂的工作機會。(其實我很不喜歡用北漂這個詭異的字眼)

從衛武營的例子,以及明年就完成的流行音樂中心,到駁二園區、棧二庫與未來港區文創的開發,再加上文化局陸續把美術館、電影館、歷史博物館、圖書館、流行音樂中心行政法人化,已經辦過多次而數量不少的專業人才招募,若加上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陸續大量資金的投入,也創造許多科技新貴的就業機會在高雄,亞洲新灣區在數位、會展、軟體內容的投入,也會提供更多樣的就業機會,這座城市需要有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投入,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來共創未來。

黃俊銘老師在「衛武營能否『脫北』,共造深化南方、屬於未來的劇院?」一文中提到:臺灣的文化發展,有很長的時間,的確重北輕南,資源過度集中,造成排擠效應,藝術養成體系逐漸同質化、建制化與山頭主義…(略)衛武營藝術中心誕生於民主社會,它也必須是民主、強調參與的,與兩廳院落成於威權過渡時期(1987年),並透過一個極規訓概念的教育部社教司的運作,極爲不同;它行政上隸屬文化部,交由具公共性質的國內首創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營運,採專業主義運作,背後的文化是從「威權—正統文化建設」—「藝術專業化」—「藝術公共化」的轉型邏輯;但在地理位置上卻又偏離政經中心,「藝文界大老」也不多,而且沒有既有的類型與知識束縛,相當有潛力可以構建自己的文化敘事與品味,說自己土地的故事。衛武營開幕季音樂劇《簡吉奏鳴曲》,選的是出身鳳山農村、在1920年代組織農民運動的革命家簡吉,即爲佳例。

我想以這樣的概念跟大家分享,高雄這座我喜愛的城市,持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