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極大陸! 陸首個境外大氣本底站啓用

在12月1日世界南極日之際,大陸南極中山國家大氣本底站正式業務運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年是大陸極地考察40週年,在12月1日世界南極日之際,大陸南極中山國家大氣本底站(以下簡稱「南極中山本底站」)正式業務運行。大陸《科技日報》報導,這是大陸首個境外大氣本底站,也是第9個納入業務運行的大氣本底站。

南極地區是全球大氣環境觀測的重要本底區域。經過16年科學積澱和創新探索,南極中山本底站正式「入列」大陸大氣本底站家族,將對南極大氣成分濃度變化進行連續、長期業務化觀測,真實反映南極地區大氣成分及其相關特性的平均狀態,支撐全球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全球變化與極地氣象研究所長丁明虎表示,極地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放大器」,中山站位於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其觀測數據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科學價值,利於探究南極大陸大氣本底長期變化及規律、多圈層相互作用機制及人類活動對全球的影響。

在2007年至2008年第4次國際極地年期間,大陸氣象局聯合國家海洋局在中山站共同建設了大氣化學觀測方艙,配備臭氧光譜儀、輻射觀測儀等,自此開啓南極大氣成分觀測業務。2010年,中山站建成高精度溫室氣體在線觀測系統,大陸也成爲第3個能在南極開展此項業務的國家。

目前,中山站已建成涵蓋臭氧、大氣化學、氣溶膠等7大類氣象要素在內的綜合觀測體系。中山站大氣成分觀測數據已被納入世界氣象組織《南極臭氧洞公報》、大陸氣象局《極地氣候變化年報》,並被科學家多次使用,有力推動極地天氣及氣候變化、極地大氣化學等領域科學研究。

大陸氣象局副局長曹曉鐘錶示,後續將持續做好南極中山本底站的業務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南極氣象觀測數據效益,繪好「南極中山曲線」,以助力更好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爲造福人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目前,大陸共有青海瓦里關等9個大氣本底站。同時,位於環渤海、四川盆地等氣候系統關鍵區的10個擬新增大氣本底站,已於今年7月啓動爲期1年的觀測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