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科學園區供水 國科會:降低依賴自來水、推動再生水

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到立法院教文會說明科學園區供水及供電狀況。(林志成攝)

長久不下雨影響科學園區供水,因此穩定供水成爲當務之急。國科會府主魏陳宗權今天表示,爲穩定園區產業用水,將降低自來水的使用量及依賴度,推動使用(或交換)再生水,鼓勵廠商新設廠時,也新建再生水廠來因應。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國科會及經濟部報告「科學園區如何因應未來缺水及缺電可能之對策及如何與不同產業園區的資源強化合作機制」專案報告。

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表示,將透過開源、節流等方式,穩定竹科、中科及南科的用水,其中將增加再生水的使用,減少對自來水的使用量及依賴度。

陳宗權說,在開源方面,將推動使用(或交換)再生水,今年三個科學園區每天總計使用1.8萬噸再生水,預計年底前每日再增加1萬噸,合計每日達到3.8萬噸再生水;另預計在今年底前,水利署將完成寶二水庫溢洪道加高工程,每日新增1萬噸的自來水供應量。

節流方面,陳宗權表示,園區用水量採總量管制,滾動檢視園區廠商用水情形,持續輔導園區廠商加強節水成效,減少廠商用水需求,並追蹤查覈廠商用水回收成效,提升單位產品用水效率。

立委張廖萬堅表示,科學園區不斷擴充,用水量也大幅成長,現在竹科、中科、南科每日用水量分別爲24.2萬噸、19.3萬噸、27.1萬噸,預估到2026年時,將增加到每日39萬噸、25.1萬噸、37.4萬噸,成長非常多。但國科會估計到2030年時,每日再生水的供應量才31.91萬噸再生水,是不是太慢了?

立委林宜瑾也說,南部乾旱嚴重,面對極端氣候,南科可能會更常遇到缺水問題。臺積電已表示將自己興建再生水廠,國科會是否也會鼓勵其他廠商跟進,以解決科學園區供水問題。

陳宗權表示,國科會現在已經在科學園區推動使用再生水,以後也會鼓勵廠商在擴廠時,新建再生水廠,以穩定供水。

經濟部水利署則表示,若再生水來不及供應科學園區的需求,將透過區域調度的方式如「北水南調」來供水,相關工程預計在2027年或202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