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推中生代藝術家 臺北當代展區回應花蓮震災
花蓮震災迴響餘波盪漾,第5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明天起向公衆展出,文化部與臺北當代攜手推出臺灣中生代藝術家展區,策展團隊特別規劃以作品選件迴應花蓮震災後的反思。
第5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記者會今天舉行,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文化部之於臺北當代一直是贊助角色,今年與主辦單位合辦藝術展區,其中迴應花蓮震災的反省與思考。文化部也將在5月啓動第2波黑潮計劃視覺藝術類徵件,希望與衆人攜手推動臺灣藝術家接軌世界。
臺北當代與文化部共同主辦的特展區「雷前-臺灣藝術家羣展」,由策展人陳璽安、馬丁.格曼、呂岱如、黃炳豪共同策劃,他們皆曾於臺北當代論壇開獎,此次邀請藝術家包含張紋瑄、邱承宏、許家維、康雅筑、羅智信、Raha Raissnia、張恩滿(RawusTjuljaviya)、蘇鬱心、蘇予昕、吳其育參與展出。
陳璽安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當代藝術不同於傳統藝術的是能夠「迴應當下」,因此儘管時間急迫,策展團隊們也立即決定透過選件的方式迴應地震後可反思的環境議題,或將地震視爲想像災難、未來生態的契機。
以入口首件繪畫作品「近水之地(東臺灣臨海道路)」爲例,陳璽安表示,創作者蘇予昕以臺北到花蓮途經清水斷崖爲靈感,特別的是使用色粉全由採集而來,來源有花蓮大理石、樟樹甚至火藥等,每個材質也許都回應一個議題,例如樟腦戰爭、以火藥炸山等,「不只畫面敘事,也透過色粉告訴你當地歷史。」
臺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Renfrew)表示,很興奮能讓藏家、藝術家等人將焦點放在臺灣蓬勃的藝術發展,在臺北當代展期間,許多國際藝術展覽皆在臺灣登場,潛力值得期待。
臺北市市長蔣萬安今天則在聯合總監導覽下欣賞展區,他認爲展出作品皆令人驚豔。文化部此次與主辦單位推出合作展區,未來北市府也會設立臺北特別展區於其中,期盼臺北當代持續辦理,讓藏家、藝術愛好者能定時回到臺北。
第5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明天起於臺北南港展覽館展出至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