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爭取公開戒嚴相關卷宗 龍應臺:最大膽的開放

龍應臺強調文化部目標是,「最細緻的整飭,最大膽的開放。」(圖/記者賴映秀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戒嚴時期發生許多「叛亂」、「匪諜」等政治案件,解嚴後政府成立補償基金會,針對當時的冤案進行補償,申請案件共累積1萬多份卷宗。文化部想讓這些見證「人權發展」的文獻公開、以促使人權進步,積極向行政院爭取這批卷宗,目前正進行整飭作業

在文化部的爭取下,這1萬多份卷宗在9月19日移交文化部,這些卷宗雖然大部分是影本,但資訊還是能完整地呈現在研究者面前,文化部長龍應臺說:「這批資料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它獨一無二的完整性」。

龍應臺表示,「唯有打開檔案,直視歷史,臺灣社會才能真正地撫平傷口,走向包容。」而文化部目前正在規畫保護個人隱私的機制,不會讓當事人家屬受到傷害。

因補償基金會的卷宗是作爲補償之用,內容皆爲鬆散單頁,非常容易脫落,還需花時間重新分類、編排。整飭作業預計在2016年完成,龍應臺強調,「文化部的目標是─最細緻的整飭,最大膽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