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將落幕 國際社會挺臺貢獻呼聲空前未有

世衛大會駁回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大會的提案,隨後除2友邦外,美、英、法、德、加、澳、盧、立共10國也聲援臺灣。(圖/路透社)

世衛大會將於28日閉幕。儘管70多國表態、13國提案,大會仍拒絕邀請臺灣參與,但今年挺臺呼聲力道空前,22位國際代表爲臺執言,法德等國更是首次點名聲援,指臺灣加入有益於世界。

睽違兩年再次以實體方式舉辦的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28日上午舉行閉幕式。儘管今年臺灣仍未獲邀參與,但卻獲得國際社會空前的支持聲量。

會議登場前,13個友邦向世衛提案「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盼以議程補充項目(supplementary item)的方式,邀請臺灣參與。提案指出,臺灣是國際社會的獨立成員,「且只有當『世界良善力量』的臺灣能直接參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世衛『健康平權』的終極目標才能達成」。

23日全會針對臺灣議題進行史瓦帝尼、吐瓦魯與中國、巴基斯坦的二對二辯論,史瓦帝尼駁斥中方所謂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與世衛大會25.1號決議案「遵循一中原則」的說法,清楚指出這些決議只提及中國代表問題,既未授權中國代表臺灣,也沒有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衛福部次長李麗芬認爲,這是很重要的論述,希望更多國家知道臺灣本就有相同權利參與其中。

臺灣參與議案遭否決後,友邦與理念相近國便開始接力,向世界衛生組織(WHO)表達不滿與不解。首先由美國與英國代表打頭陣,表示臺灣爲全球衛生帶來「建設性貢獻」,無法參與令人「深感遺憾」,且無任何具公衛基礎的原因。

今年有21國與馬爾他騎士團,總計22位公衛代表,從寶貴3分鐘發言內撥出時間明確爲臺仗義執言,聲量遠超過去。除了向來爲臺灣堅定後盾的邦交國家外,美、日、英、加、澳也再度爲臺發聲。

值得注意的是,法、德、盧、立、捷5個歐盟國家更是首度在WHA明言支持臺灣,而非只如過去間接強調廣納包容的重要性,其轉變極具象徵意義,不僅顯示國際社會更加意識到臺灣在全球公衛議題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更展現歐盟對臺政策的轉向。

面對一再出現的邀請臺灣訴求,中國代表選擇於23日晚間行使答辯權企圖反駁,稱中方已對臺灣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做出妥善安排等。

美方代表隨即上線嚴正駁斥,表示WHO須納入所有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成功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並與國際社會分享經驗的臺灣;且臺灣曾是WHA觀察員,可見臺灣出席沒有任何法律障礙。美方挺臺發言顯然引起中國不滿,二度行使答辯權,美中就臺灣議題現場交鋒。

此外,今年挺臺發言也不再只以「不該遺漏任何人」爲主軸,而是如美國衛生部全球事務助理部長培斯(Loyce Pace)、德國衛生部長勞德巴赫(Karl Lauterbach)和立陶宛衛生部長杜爾基斯(Arunas Dulkys)等更強調的臺灣作爲「關鍵貢獻者」、「重要夥伴」、「成功經驗」角色,並清楚指出邀請臺灣,世衛與世界都將受益。

過去2年多疫情讓世界看見臺灣的醫療與民主能量,WHA開議前夕已有70多國的行政、立法機關以及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內的跨國組織,超過3700名政要、議員與國際友人以不同方式強力支持臺灣參與WHO。

儘管中國不斷以政治手段施壓,阻撓臺灣出席以全人類健康福祉爲宗旨的世界衛生組織與大會,但邀請臺灣加入世衛在內國際組織的力道與聲量日益增長,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集結。(編輯:楊昭彥)11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