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巴鐵姑娘嫁山東,跟老公認識一個月就閃婚,生倆混血寶纔回國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577位真人故事

我叫薩娜,今年33歲,是個從巴基斯坦的城市嫁到中國山東農村的外國媳婦。說起跟老公的跨國戀,要追溯到5年前。當時剛從泰國回來不久的我,大齡未嫁,因親戚的介紹,認識了這個其貌不揚、老實忠厚的中國打工仔。

家人們反對我嫁到國外,我也直截了當地拒絕他。可他憑着死纏爛打的執着精神,後來竟說服了我的家人。從認識到結婚,他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娶我也只花了5000元人民幣。

婚後因爲疫情和機票昂貴,我們無法回中國。我懷孕數月時,他竟試探着告訴我一個秘密——其實他在國內結過婚,但已經離婚了。

他以爲隱瞞了婚史我會生氣,但我聽了不但沒翻臉,反而很開心。想知道爲什麼嗎?聽我從頭細細講起吧!

(在巴基斯坦時的我)

1990年,我出生在巴基斯坦的城市拉瓦爾品第,距離首都伊斯蘭堡約三公里。我家的經濟條件在巴基斯坦屬於中上等水平,家裡有三層樓房,因爲我父親和哥哥都是牧師,所以我家的一樓設爲教堂。

我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母親是家庭主婦。我讀書讀到了大專,還沒有畢業時,就於2013年和弟弟跟着父母去了泰國。

在泰國的時候,我父親仍然在教堂做牧師,母親當保姆,我進入一家幼兒園當幼師,弟弟在酒吧裡做歌手。一晃就是5年,2018年的時候,我從泰國回來了,畢竟這時我已老大不小了,早就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

但是回巴基斯坦後,我並沒有在本國的小夥中找到意中人,2019年時,卻陰差陽錯地跟一箇中國小夥結緣。爲我們牽線的是我的一個親戚,他中國話說得很好,在薩格達市的一家中國人開的陶瓷廠當翻譯。

他告訴我,他有一個同事是個中國人,叫小張,勤勞樸實,想在巴基斯坦找個老婆。親戚覺得他人不錯,而且年齡只比我大一歲,所以就想爲我倆做媒。

(5年前的我們)

出於好奇心,我答應見一面再說。見面以後,我驚訝地發現這個中國小夥子居然會說英語,雖然沒有我說得那麼流利,但最基本的溝通沒有問題。小張長得不帥,長相看起來善良樸實。

臨別我們相互留了電話號碼,後來的每一天他都會給我打電話或發信息。聊的次數多了,我對他的情況有了更具體地瞭解。

他說他家在山東菏澤市的一個農村,家裡經濟條件不算太好。不過家裡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大大小小也有兩三輛車子,跟巴基斯坦的很多家庭相比,還是好很多的。

他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其實來巴基斯坦之前,他的英語水平還不足以跟人交流,只能算有一點基礎。

到了巴基斯坦以後,爲了適應這邊的生活,小張在打工之餘又自學了一年多的英語。跟人交流聽不懂時,就拿出手機翻譯,並記下單詞,利用閒暇時間努力地背。漸漸地,英語的口語水平也不斷提高。

(來到中國後的我)

我問他爲什麼快30了還沒娶妻呢?他誠實地告訴我,在中國,普通家庭的男人娶個老婆太難了,他家經濟條件有限,娶不起。看到當地有些老鄉娶了巴鐵媳婦,而且巴鐵媳婦還勤勞樸實,他很羨慕,於是就來巴基斯坦打工,順便碰碰運氣,希望也能在這邊找個媳婦。

那時我對小張印象一般,打算處一段時間再做決定。後來跟父母商量,他們很反對。因爲他們不放心我嫁到國外,除非是小張願意長期留在巴基斯坦,還可以考慮。

我把父母的意見轉告了小張,他雖然很着急,但沒有放棄,一直跟我打電話,表明他對我的誠意,希望我能勸說我的父母。說得多了我不勝其煩,就不接他的電話,或者直截了當地拒絕他:“別再死皮賴臉地糾纏我了,我們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面對我的出言不遜,他依然沒有放棄,三天兩頭地給我發信息,打電話。還弄到我父母的聯繫方式,說盡好話。不僅如此,他還帶上禮物來我家裡,和我的哥哥、嫂子詳談。

他讓我們不要有顧慮,中國的經濟比巴基斯坦要好很多,工作也容易找,將來我嫁過去,一定會比在巴基斯坦過得好。而且中國婚姻法規定是一夫一妻制,男人都對老婆很好,絕不會有家暴,也很尊重對方的風俗文化、宗教信仰。

(身後是我們山東老家的房子)

爲了增添說服力,小張又讓我們通過手機視頻看了他家裡的情況。確實是家電一應俱全,比我們這邊好很多。在巴基斯坦,像洗衣機、冰箱、空調、太陽能這些,只有有錢人家才用得起,普通百姓只能望洋興嘆,甚至連見都沒見過。

在小張的不懈努力下,我的家人才同意我們的婚事。我們是2019年3月初認識的,4月初結的婚,時隔一個月,也算是閃婚了。結婚前,小張問我家人需要多少彩禮,當時我們都愣住了。

在巴基斯坦的婚俗中,雖然傳統上男方會給女方一定的聘金,但這並不是強制性的。女方可以選擇不收或者只象徵性地收取一些。因爲在巴基斯坦,聘金越高,到時女方嫁妝的金額就越高,甚至要超過聘金。所以,普通人家的姑娘出嫁寧可不要男方的聘金。

小張看我們不要所謂的“彩禮”,有些驚訝,也很開心。但是他仍然給了我們價值5000元人民幣的彩禮,並說不需要我孃家任何陪嫁。婚禮上的所有費用,也都由他出。

(如今,我已成地地道道的山東農村媳婦)

結婚後,我們在我孃家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在外面租房住。因爲兩國文化差異,共同生活肯定有很多方面不能一致。比如飲食和用餐習慣,是截然不同的。

老公沒有勉強我吃中國菜,而是陪我一起吃咖喱飯。我們巴基斯坦人吃飯都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米飯,只有喝湯纔會用一下勺子。

老公也跟我一起用手抓,他說其實來巴基斯坦一年多,他早已適應了手抓飯。何況現在是夫妻過生活,必須融入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氛圍。

而且,在巴基斯坦我們一天只吃兩頓飯。老公也已經適應了,每頓多吃一點,他也沒感覺到餓。老公事事順應着我,讓我很感動。後來我考慮到以後是要回中國生活的,就嘗試着吃中國菜。老公親手做菜給我吃,就衝這份兒誠意我也得吃下去呀!

結婚不到一年,我懷孕了,老公和我都很開心。但是有一天,他忽然吞吞吐吐地向我袒露了他一直隱藏的秘密。原來,他在國內是結過婚的,因爲感情不和離婚了,不過沒有孩子。

(我家的大寶已四歲了)

雖然他沒有在婚前告訴我,但我沒有生氣,反而還非常開心。因爲我覺得受過感情創傷的男人,纔會更懂得再婚的不易,更加珍惜後來的妻子。再說他離過婚,但沒有孩子,跟沒結過婚是一樣的。

本來老公的打算是我懷孕後就帶我回中國的,可是剛好趕上了2020年的全球疫情,想回中國非常難,而且當時的機票也很貴,我們根本承擔不起,只得繼續在巴基斯坦生活。

疫情兩三年,我們的生活很不容易。老公的工資並不高,加上疫情影響,工廠的生意也大不如前,所以老公總是換工作,哪裡工資高就到哪裡去。當時他的工資剛剛夠一家人的生活費,根本沒有能力買回國的機票。

(回山東老家後,我長胖了)

爲了給妻兒更好的生活和合適的住宿,老公換過很多工作。搞過種植、養殖,也進過一些中國人開的工廠。雖然物質生活沒那麼好,但看到他努力賺錢養家那麼辛苦,我很體諒,從來沒有抱怨過他。

因爲疫情的持續,加上後來回中國的機票一直很貴,我們一家在巴基斯坦一直住了三年。兩個混血寶寶都是在巴基斯坦出生的,而且都是剖腹產。

說到生孩子,巴基斯坦女人在月子裡的做法和中國女人截然不同。我生大寶的時候,在醫院只住兩天就出院了。不是住不起,而是我感覺自己行走自如,沒必要繼續住。

從醫院回來第二天,我仍像往常一樣用涼水洗腳,洗頭,還在外面逛街,買冰鎮飲料喝。老公看到了,大驚失色。他告訴我中國女人生完孩子一個月都不能出門,在家也不能洗澡、洗頭、喝冷水,不然會落下月子病的。

(老公開車帶我和兩個寶寶出門)

我不以爲然,覺得一個月足不出戶,還不能幹這不能幹那,太憋悶了。我告訴他,在巴基斯坦,女人生孩子後就像我這樣的,沒有問題,不用大驚小怪。他後來想了想,覺得可能是巴基斯坦的女人和中國女人的體質不一樣吧,也只能對我聽之任之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和老公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樣,平時我會讓兩個孩子光着腳丫在房間裡亂跑,玩耍。他們淘氣地爬到桌子上,坐在竈臺上,我也不會兇他們。老公看到了就聲色俱厲地呵斥他們,並告訴我要對孩子嚴加管教。

他說在中國,孩子必須有家教。就算是在家裡,也不能不穿鞋子,更不能爬桌子上竈臺的。孩子如果沒家教,會被別人笑話的。

但我覺得小孩子活潑貪玩是天性,沒必要立那麼多規矩。何況在巴基斯坦,小孩子們都是這樣養的,我都習慣了。爲此,老公沒少跟我爭論,說這樣慣孩子,等回中國想糾正都糾正不過來了。但孩子主要由我帶,他也沒時間管,後來他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了。

(我開三輪車帶着孩子收玉米)

那時全球都有疫情,但巴基斯坦人不太重視,如果疑似感冒了,也沒有醫療機構給檢測是不是陽了。期間我們也曾感冒過,吃了些感冒藥,幾天就好了。但不幸的是,我的父親和弟弟在泰國卻感染了病毒。弟弟由於年輕體質強一些,治療了一段時間扛過去了,但父親沒有撐過去。

那段時間我天天以淚洗面,同時也開始有危機感。老公說在中國,人人出門都是要戴口罩的,而且非必要都不外出。

我覺得中國是富強大國,在抗疫這件事上肯定比巴基斯坦做得好,所以我乖乖聽老公的話,每天深居簡出,出門也必戴口罩,跟外人也不長時間接觸。

2022年的時候,疫情漸漸沒那麼嚴峻了,但我們還是沒條件回中國。直到在2023年5月底,我們纔回到老公的家鄉菏澤市鄄城縣。

得知我老公出國多年後,竟帶着外國媳婦和倆混血寶寶回國,村民們都來看稀奇,也是分享老公一家的喜悅。大家友好地問長問短,我卻只能一直笑,沒辦法跟他們交流。

這幾年在巴基斯坦,雖然老公也特意教倆孩子說中國話,但我只是學會聽一點,不會說。所以來中國後,跟公婆、鄰居之間的交流全靠老公來翻譯。

(我跟老公一起下地薅花生)

我們對孩子是雙語教育,我說一句英語,老公再用中文說。平時我教孩子英語,連老公也一起教了,所以他現在聽英語沒有問題,只是有時表達上還有些欠缺。

回中國這大半年,我的中文水平也進步了不少,能聽懂,也會說一些簡單的日常口語。因爲跟老公能用英文交流,所以我學中文的興趣沒那麼濃厚。

但兩個小孩學中文挺快的,除了跟他爸爸學,平時還總看動畫片,耳濡目染就學會了很多。大寶也該去上幼兒園了,到了學校裡,中國話就會學得更快一些。

回中國後,我們還保持着巴基斯坦人一天只吃兩頓飯的習慣,大冬天的我們還是光腳穿鞋不穿襪子。

鄰居看到了很驚訝,就責備我老公:“又不是窮得過不去,過得這麼節儉幹嗎?你媳婦那麼遠嫁過來,你可不能虧待人家!還有倆孩子那麼小,凍壞了怎麼辦?”

當老公告訴我這些,我被逗笑了。其實我們只吃早、晚各一頓,並不會覺得餓。至於不穿襪子,我們在國外已經習慣了,並不是老公吝嗇或者窮得買不起。

(我帶着孩子在村裡的木板廠幹活兒)

有一點很奇怪:我們一家四口,只有老公不穿襪子兩隻腳後跟凍傷了,我和倆孩子的腳一點問題都沒有。看來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人體質也是不一樣的。

自從回到山東老家,我就決心入鄉隨俗做地道的中國媳婦,跟着老公和公婆下地幹農活,雖然以前在巴基斯坦沒幹過,但我一點也不矯情,挽起袖子就上陣。農閒的時候,我跟老公到村裡的木板廠幹活,擡木頭,曬木皮,幹得不亦樂乎。

有些人可能覺得農閒時應該好好歇歇,但我覺得只要有錢賺,爲什麼不幹呢?而且,我現在也學會了開三輪車,載着木板跑來跑去,並沒有那麼累。

何況,老公每天也在努力賺錢養家,比我更辛苦,我怎能坐享其成呢?夫妻就像同一條船上的兩個人,應該相互扶持,才能把婚姻這條船開得又快又穩啊!

村裡的人都誇我勤勞能幹,還誇我老公命好,撿到“寶”了,但我覺得嫁到中國也是我的幸運。老公雖然長得不帥,也不富有,但他有責任感,勤勞顧家,對我又很包容,讓我感覺很有安全感。相信在我倆的齊心協力下,我家的經濟條件會越來越好。

【口述:薩娜】

【編輯:陳萍】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衝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