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的長期主義VS無法放棄的「跨界」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9日報道

EM90發佈在即,沃爾沃在此時卻悠閒地打起了高爾夫(參數丨圖片)。

準確的說,是辦了一場沃爾沃冠名且主辦的高爾夫公開賽。

不得不說,這很沃爾沃——

一如既然選擇強勢“跨界”,也是選擇走一條“生活感”的路。

更讓人感到好奇的是,這已經是沃爾沃第28年舉辦公開賽,在此之前,除2022年,沃爾沃從未中斷賽事,所以這一賽事也成爲國內歷史最久的國際高爾夫賽事。

一家豪華車企爲何對高爾夫球賽情有獨鍾?又是怎樣的長期主義理想驅使沃爾沃堅守二十多年?

01熱衷“跨界”的沃爾沃

在很多人眼裡,高爾夫是小衆體育賽事,但今年的沃爾沃公開賽場面格外熱鬧。

9月,沃爾沃中國公開賽正式升級爲亞巡國際系列賽。因此緣由,這場比賽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144名參賽選手,擁有老中青不同年齡段的完整賽事體系,同時有衆多車主觀衆自發參與,現場一度 “人山人海”。

這究竟是沃爾沃的號召力,還是高爾夫的魅力?

很難界定。對觀衆來說,高爾夫很有趣,沃爾沃很有品,或許兩者不分伯仲。

但是人們更多的能體會到的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一種毫不費力的豪華、一種迴歸本質的鬆弛。

沃爾沃長久以來的種種“跨界”,正是爲了營造這種感覺。

這種“感覺”被袁小林描述爲:“你雖然難以描述,但它給你帶來的感受是非常清晰的。我覺得這可能是沃爾沃品牌所沉澱下來的一種品牌印象。”

如果仔細梳理沃爾沃這些年在車界之外的足跡,這種感覺只會更加強烈。

除高爾夫之外,沃爾沃的副業包括但不限於舉辦帆船比賽、冠名馬拉松比賽、贊助《十三邀》、《衆聲》等人文節目。

這些“副業”都有着共同的特質:它們不一定是大衆最喜聞樂見的,但是一定是能引起某些人共鳴的;它們可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感,但總是伴有難以言說的靈魂觸動。

這種印象的形成,或許正是由袁小林對豪華的獨特理解所創生:“豪華之所以爲豪華,一定要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價值追求,”

在這種“靈魂論”的影響下,沃爾沃始終保持着一種從容的步調:不跟風,只追求最契合的。

“我們是想找這樣一些賽事或者項目,它蘊含了這樣一種感覺——它出來的時候,就是和沃爾沃是契合的,能展現一種知性的,一種對人、對我們生存的環境的尊重。”

02沃爾沃要做“高爾夫式”選手

給觀衆傳遞知性、豪華的感受,只是沃爾沃的一面。電氣化轉型的情況,展現了這家車企的另一面。

在中國市場,沃爾沃的正處於電氣化轉型的蓄力期。2023年10月,沃爾沃電車銷量同比上升27%,其中BEV車型銷量增長接近2倍,插混車型同比增長11%。2023年1-10月,沃爾沃電車共計銷量爲12298輛,同比上升34%,其中BEV和插混車型增幅都超過了30%。(數據源自沃爾沃全球官網)

雖然電車銷量和佔比都處在上升期,但作爲一家成立了96年、紮根三大洲的國際化企業,比起銷量的單一衡量維度,袁小林和沃爾沃更關注品牌整體的健康情況。

“高爾夫需要一種專注、穩定的狀態,一種不被環境干擾的定力”,袁小林說,“其實做高爾夫也好、做業務也好,都是要沿着‘專注、穩定’的方向去做事情。”

如同高爾夫運動所要求的沉穩專注,沃爾沃也不會爲了“市場跟風”和“打價格戰”而做出倉促的決定。市佔率、盈利率、銷售網絡、全球節奏,都是必須考慮在內的因素。這也是作爲一個全球企業的基本素養。“定價策略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反應來制定。達成了“價格穩定和份額增長”這兩個維度,我認爲纔是比較健康、並且可持續的一種狀態。”

對於中國這一特殊市場,袁小林有些不同的看待方式:“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挑戰是長期性的,但是用非常短期的方式來應對,都太着急了。如果你所在的企業能夠支撐長期的商業運行策略,那你應該珍惜。”

03不到最後,無法預測贏家

回到故事的開頭,在激進派當道的時刻,沃爾沃卻選擇沉穩堅守28年的傳統,確實算得上是相當難得了。

但熱鬧的時候,保持平穩的心態更爲不易。如同袁小林無法爲了短期結果,放棄長線思維。

進行這場採訪的時候,窗外球場的球手們正處於鏖戰階段。高爾夫比賽其實充滿不確定性,不到最後一刻,很難說誰能取勝。如果爲了保持領先優勢而採用了激進的策略,排名也可能會迅速滑落。

在這場同樣充滿不確定性的車界賽事中,沃爾沃也即將揮出“下一杆”——首款純電MPV EM90即將上市,袁小林也預告“未來沃爾沃會有更多的產品更快地推出”。

離分曉勝負還有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