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虛幣服務接軌元宇宙

回顧臺灣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服務史,在幣託服務上線之前,臺灣想要買比特幣的交易人,必須註冊國外服務平臺,並將臺幣換成美元后,電匯到海外服務商,才能買到比特幣。不僅不便,而且海外平臺欠缺保障。

隨着幣託在2014年服務上線,國人終於能使用新臺幣買到加密貨幣,一來操作簡易且購買成本低,再者減少國人資產轉成美元外幣。另一方面,幣託服務模式也由BitoEX代購,增加下單的交易所 BitoPro服務,類似股票下單撮合讓會員更上手,交易成本再減少。

服務優化讓使用者能更簡易的接觸或買賣虛擬貨幣,更同時要兼顧安全性,幣託同時兼起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知識普及的重責大任,與多位財經專家、區塊鏈技術者,共同推廣。期望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技術成爲各大學院校必修課程之前,善盡社會責任推廣知識。

區塊鏈技術美妙之處,如今已逐漸獲各界認同進而導入衆多領域,如全球防疫期運用區塊鏈加密技術打造用於個人識別的區塊鏈疫苗護照,應用於網際網路打造 Web 3.0等;隨着全球區塊鏈技術研發團隊持續開發,NFT(非同質性代幣)的應用可望爲區塊鏈技術寫下新篇章。

一如比特幣技術發展初期再到以太坊智能合約的發展,開發者已知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創造新價值,再到透過具有獨特性與辨識性的NFT,做到過去中心化技術所無法觸及的「賦權與賦能」,技術發展也意味着區塊鏈技術解放金融業之後,將解放由中心化伺服器所把控的網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