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中間產品出口 陸鋰電池獨強
目前國外市場電池產能相對有限,成本也比中國高。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動力電池出口快速增長。圖/新華社
第二季全球前五大中間產品出口地
世界貿易組織(WTO)20日公佈,受到商品價格停滯不前,以及高通膨、高利率導致全球消費需求明顯萎縮影響,2023年第二季全球中間產品出口年減8%至2.3兆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電動車生產加速推動,期內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年增40%,表現亮眼。
第一財經報導,中間產品是指用於生產最終產品的投入產品,是全球供應鏈活動的指標。
世界貿易組織發表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全球前五大中間產品出口地分別是中國、美國、德國,出口額分別爲3,440億美元、1,950億美元、1,750億美元。
自2023年以來,全球運輸零部件出口保持上升趨勢,第二季該類別出口年增13%。期內其他各類中間產品的出口均下降,其他工業用品年減14%、食品與飲料年減9%、除運輸設備外的零件年減8%、礦石及寶石年減1%。
中國能源報報導,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2023年前十個月,中國動力與儲能電池累計出口達115.7百萬度(GWh)。廈門大學學者吳微指出,中國動力電池出口高成長,與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及鋰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密不可分。近幾年,國外市場也在發生變化,原油成本上漲波及傳統燃油車產業,很多國家加快佈局電動車產業。但目前國外市場電池產能相對有限,成本也比中國高。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動力電池出口快速增長。
同時,出口也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消化產能的方法之一。2023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爲152.1GWh,同期中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約293.6GWh。上海鋼聯分析,在中國鋰電產能投入多、國內市場無法消化全部產能的情況下,企業肯定考慮出口。
然而,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口並非一帆風順。近年來,歐美相繼推出一些准入政策,例如「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顯示,自2027年起,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必須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製造商、材料成份、碳足跡等資訊。美國「通膨削減法案」則針對中國鋰電池加收關稅,併爲符合電池本土化要求的企業提供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