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寶爸賣推車籌醫藥費!專家嘆貧困家庭「生小孩當抽獎」:難翻身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臺中市一名27歲江姓男子和25歲妻子扶養5名小孩,最大的孩子年僅6歲、最小的則是6個月,因爲生活困苦,在臉書文賣嬰兒推車籌措醫藥費,如今獲得不少善心人士幫忙。財經專家畢德歐夫表示,雖然大家一直在討論少子化的議題,但是要由「上層家庭以及中產階級去生」,並奉勸大家生小孩前真的要想清楚。

▲一家7口擠在窄屋中。(圖/臺中行善團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畢德歐夫在個人臉書發文,「生小孩不只是經濟問題,還有教養問題,也是哲學問題」,很多人已經無力社會上好好活着,卻還不斷生小孩,不只是造成社會問題,還讓這些孩子難以翻身,「當競爭強度越來越強的時候底層孩子翻身機率只會更低」,現在物價不同、房價不同,競爭強度也不同,「1981年臺灣人口數1800萬人,現在是2350萬人,這座島就是這麼小,『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他指出,很多人不一定是因爲喜歡小孩所以生,而是當作「抽獎」,生一個就多一個機會,「也許一個高考過的兒子,以後老年就可以依賴他了,或者一個當醫師女兒,那生活就好過了」。老一輩的人都認爲,生越多越好,加上少子化的關係致府有很多生育相關的政策,「但大家真的誤會了,要由上層家庭以及中產階級去生,而不是最底層的家庭去生」。

爸爸吃發黑剩菜過活。(圖/東森新聞

家中狀況。(圖/東森新聞)

他回憶起與好友對話對方問他「要不要生小孩這題,你先問自己,你覺得臺灣未來會更好嗎?你滿意你現在的生活嗎?」如果不滿意整天抱怨,當你的小孩長大懂事之後,問你「爸,你以前就覺得臺灣會很糟,那你爲什麼生下我?你自己都過得這麼糟,整天罵社會,爲什麼還要我跟弟妹三個人一起慘?」

他表示,「生孩子是人性,不可能立一條法規去禁止別人生孩子」,但是大家生小孩之前,應該要多想一下,也心疼臺中這家人的遭遇,「期許臺中這家人,孩子可以好好照顧,不要再吃發黑的隔夜菜,也不要再生了,可以停了,最小的才6個月,真的令人鼻酸,孩子是無辜的,真的」。

早上看到一則新聞,大意是說: 臺中有對分別才27、25歲的夫妻, 一家七口生活很貧困,有一次父親想帶孩子去買布丁慶生, 卻被小孩勸阻「爸爸你沒錢,我們不要買」。 隨着消息傳開後,這家人居住的老舊鐵皮屋也跟着曝光冰箱桌子上堆滿雜物, 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