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商家割用戶韭菜,一年躺賺上百萬

內容平臺滋生療愈產業鏈

拒絕內耗的人們,開始爲情緒買單。

最近一段時間,社交平臺涌現出各式各樣的發瘋文學,“人活着哪有不瘋的時候,不瘋的人還活着嗎?”似乎成爲了大家網絡社交的核心準則。

而隨着發瘋文學在用戶羣體中的盛行,療愈經濟開始呈現出驚人的增長勢頭。

從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據全球健康研究所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療愈經濟正以每年10%的穩健速度持續增長,預計至2025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驚人的7萬億美元。

在我國,療愈市場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據預測,2022年中國療愈市場規模將達到52.6億元,而到2025年,中國泛心理健康服務市場的規模更有望躍升至104.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4.5%。

如此背景之下,療愈行業成爲了一條充滿紅利的賽道。據Tech星球報道,有小紅書博主透露,在細分的藝術療愈領域,如音樂療愈、繪畫療愈、舞蹈療愈等,如今客戶單次消費的價格已經攀升至8000元。

而早些時候,在淘寶平臺上銷售的“愛因斯坦的大腦”等精神鼓勵性產品被瘋搶,也印證了當下療愈產品受歡迎程度之高。

圖源:淘寶

數據顯示,目前,該產品銷量最高的商家已售出超過8萬單。

不過,一個行業在初露鋒芒之際,難免會出現種種亂象。

近日,有媒體指出,小紅書等內容平臺上滋生了一條完整的療愈產業鏈。從IP孵化到專業教練的全程陪伴,再到創業項目的順利落地,這一產業鏈涵蓋了內容獲客、產品交易及交付等關鍵環節。

爲了驗證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李響搜索了“身心靈”這一關鍵詞。

除了發現一些揭露相關騙局的警示內容外,李響注意到有大量博主在積極推銷藝術療愈課程,甚至以“做療愈4個月線上變現80萬”、“身心靈這麼玩,會誕生一批富婆”等極具吸引力的標題作爲幌子,以吸引用戶加入療愈師的行列。

在其它平臺,這種亂象也同樣存在。

以抖音平臺上的一則頌鉢療愈視頻爲例,該視頻詳細展示了一家位於三亞的冥想工作室。這家工作室推出的頌鉢療愈課程,其標價之高令人咋舌,僅僅一小時的課程費用就高達3980元。

這一高昂的價格激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評論區裡幽默調侃之聲此起彼伏。

有網友戲稱“在家躺一小時就能立省3980元”,還有網友調侃道“感覺最後得到療愈的應該是療愈師本人”,更有網友直言“給我這3980元,什麼壓力都沒了”。

圖源:抖音

高昂的價格與過分吹噓的效果,讓“療愈”行業飽受“割韭菜”的指責。有業內人士表示,那些鼓吹“投身身心靈領域,輕鬆實現暴利,小衆市場,月入百萬,年入千萬”的機構,不過是爲了割韭菜。

從本質上看,這類博主及其背後的機構主要是通過銷售社羣、課程和一對一陪跑服務,並運用洗腦式的營銷策略,誘使顧客在不知不覺中自願掏出大筆費用,進而達到他們賺取暴利的目的。

就當前形勢而言,療愈行業確實亂象叢生,存在諸多不當行爲。在內容電商平臺上,這些亂象所引發的“割韭菜”爭議暫時還難以平息。

療愈經濟的風口來了

衆所周知,需求與市場相伴相生,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以用戶數量超過8億的抖音爲例,作爲內容電商平臺的“領頭羊”,其無疑是“療愈”行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

數據顯示,抖音上“療愈”話題的累計播放量已超33億次,“聲音療愈”話題更是高達37.7億次播放,而“心靈療愈”也收穫了31.2億次播放。

此外,“五音療愈”、“音樂療愈”、“情緒療愈”以及“催眠療愈”等話題同樣備受關注,播放量均突破億次大關。

圖源:抖音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售賣療愈音頻U盤、情緒書籍、經書字帖、香薰等療愈週報邊產品的抖音商家逐漸變多。

圖源:抖音

這股療愈經濟的“風”,已然吹到了抖音平臺。

不過,儘管“療愈”在抖音上的影響力正日益增強,但相比之下,小紅書似乎更適合“療愈”產業的發展。

數據顯示,在小紅書平臺上與“療愈”相關的筆記數量竟高達533萬篇,同時平臺上的相關商品也多達1萬件。其中,包括禪修、瑜伽、頌鉢等新興療愈方法,以及水晶療愈原石、療愈草藥、療愈手作蠟燭等各類產品,十分琳琅滿目。

圖源:小紅書

相比之下,小紅書上的療愈產品呈現出更爲細緻的分類,其產業鏈的發展也更爲成熟完善。

究其原因,無非是三個方面:其一,小紅書女性用戶羣體佔比較大,與療愈產業鏈受衆重合度高。其二,小紅書匯聚衆多身心健康、心靈成長優質內容,爲療愈產業鏈發展提供了沃土。其三,小紅書的種草屬性也促進了療愈產業鏈的發展。

但走在前面,就意味着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如今,小紅書療愈產業鏈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壓力和挑戰也愈發明顯。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平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部分小紅書用戶對於療愈行業的瞭解尚淺,他們很容易被各種炫目的表象所迷惑,進而成爲不良商家的“韭菜”。

從這個角度看,小紅書若想吃透療愈經濟的紅利,仍需一邊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一邊加強用戶教育,引導他們深入瞭解療愈行業的本質,避免被誤導和欺騙。

只有這樣,以小紅書爲代表的內容電商平臺才能在療愈領域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爲用戶創造一個安全、可靠、有效的療愈消費環境。

“割韭菜”現象何時休?

近年來,“割韭菜”這個詞頻繁見諸於網絡。

從李一舟售價爲199元的AI課程,到3980元/小時聽別人頌鉢的療愈服務,無良商家通過這類商品和服務利用用戶渴望知識和心靈療愈的心理,斂財無數。

這樣的行爲不僅傷害了用戶的利益,也嚴重破壞了內容電商平臺的生態環境,對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可這種明目張膽的“割韭菜”現象仍橫行霸道,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究其原因,並非是因爲用戶難以判斷和分辨,而是療愈領域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誘惑,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加大懲罰力度,以嚴懲不貸的態勢維護市場秩序和用戶權益。這需要平臺和用戶的共同配合,以及有關部門的協同監督。

不過,市場並非只有無良商家,還有衆多誠信守法、用心經營的優質商家。未來,隨着療愈文化日漸興起與壯大,內容電商平臺紛紛涌現出大量相關內容及虛擬情緒商品,優質商家也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當無良商家消失,優質商家變多,內容電商平臺的療愈生意必然會越做越大。

總之,一個新產業鏈的出現和崛起,必然伴隨着行業亂象的出現,這是無法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平臺、商家和用戶都應加強自我管理,讓療愈產業鏈走出陰影,邁向更加健康的發展道路。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