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投資18萬億,中國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超600萬公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江虹 實習生尤芸茜 北京報道爲統籌推進交通強國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曾於2019年9月份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24年正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印發五週年。這五年來,交通強國目標完成情況如何?
2月28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披露了最新情況。“2019年—2023年,這5年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8萬億元,”李小鵬表示,從進展來看,五年來交通運輸在“大”的基礎上向“強”又邁進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礎上向“好”又邁進了一大步。
這18萬億元的投資,在過去五年間給我國交通領域帶來了哪些變化?
點線面拓展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長沙白領周瑾帶着家人第一次去了老撾旅行,她們乘坐的是2023年4月開通的中老鐵路“瀾滄號”動車組列車。第一次跨國火車旅行讓一家人都感到新鮮不已。除了出國旅行有了新選擇,周瑾還發現,這幾年去周邊旅行更方便了,比如渝廈高鐵益長段建成開通後,湖南14個市州全部通高鐵,長沙至益陽乘動車只需40分鐘,週末隨時可以走起。
像周瑾一樣,很多民衆能直觀感受到,過去五年,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71118”國家高速公路主線、世界級機場羣、港口羣加快建設,讓民衆的出行越來越方便。
交通運輸部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成網。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湖北鄂州花湖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川藏鐵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沿江高速鐵路重點路段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快速增長,京津冀一體化交通網、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交通扶貧百項骨幹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47萬公里,新增通客車建制村超過3.3萬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快遞網點基本覆蓋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可見,五年來我國已從點線面全方位拓展交通網絡版圖。
李小鵬在會上透露,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在這當中,鐵路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公路544.1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萬公里;內河航道12.8萬公里,其中等級以上航道6.8萬公里,在這當中,高等級航道1.7萬公里;擁有港口生產性碼頭泊位2190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碼頭2883個;民用運輸機場達到259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千萬人次的有38個。2019年—2023年,我國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8萬億元,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羣。
如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港口羣、機場羣,形成了“海陸空”立體化的交通體系,爲綜合運輸提供了強大的硬件支撐。2023年我國完成了貨運量547.5億噸,同比增長8.1%,比2019年增長16.9%;其中鐵路50.4億噸,增長1%;公路403.4億噸,同比增長8.7%;水路93.7億噸,同比增長9.5%;民航735萬噸,同比增長21%;郵政寄遞業務量完成了1625億件,同比增長16.8%。“總之,5年來成效是顯著的。”李小鵬總結道。
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是交通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點線面發展方向的顯現。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表示,隨着我國城市羣和都市圈的不斷髮展,對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別是需要地鐵和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高鐵、城際、市域、地鐵四網融合在各大戰略規劃的指導下有序推進。2023年中國內地已有59座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1233公里,年新增城軌交通運營線路885公里。目前城際軌道在完善交通網絡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也將通過點、線拓展到更多的面,提供更多、更廣的服務。
質量迭代
5年來,交通運輸除了在“大”的基礎上向“強”邁進一大步,也在“有”的基礎上向“好”又邁進了一大步。
除了橫向拓展外,在縱向上,我國交通領域也做到“人享其行、物暢其流”。“這幾年交通運輸服務更好”李小鵬表示,2023年,我國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612.5億人次,同比增長30.9%,比2019年增長0.8%;其中鐵路客運量38.5億人次,同比增長130.4%;公路人員流動量565.2億人次,同比增長26.3%;水路客運量2.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6%;民航客運量6.2億人次,同比增長146.1%。數據顯示,人們的出行方式已變得更加多元,同時,交通運輸的服務水平和效率也不斷提升,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務讓旅客的出行體驗更加舒適、便捷、安全。
航空運輸方面,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表示,航空樞紐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核心節點,建設交通強國必須建設強大的國際航空樞紐。目前,我國的航空樞紐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分列全球第2、第9和第11位,北京、上海躋身全球10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的城市。
國家郵政局局長趙衝久指出,郵政快遞業是推動實現“物暢其流”美好願景的重點領域,也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篇章。智慧物流持續升級,以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羣爲核心的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羣基本建成,亞洲第一個專業性貨運機場順豐鄂州花湖機場全面運營,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運輸效率、服務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大型分撥中心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等迅速應用,雲倉技術得到應用。
從“大”到強、從“有”到“好”的關鍵介質在於科技。近年來交通領域的科技含量日益提升,“比如說山東省的‘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他們建成了全球首個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再比如說,中車集團的‘綠色智能交通裝備研製及應用’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世界首列時速350公里的高速貨運動車組下線。”李小鵬指出。
五年來,鐵路客運服務提質升級。數據顯示,目前復興號動車組開行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運輸產品日益豐富,推出了網絡購票、電子客票、在線選座等服務新舉措,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此外,我國已經國產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ARJ21支線客機規模化運營,首艘智能集裝箱船“智飛號”實現安全智能運行。
與此同時,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以及自動化碼頭在建規模和已建規模都是世界首位。船舶建造水平持續提升,網約車、共享單車、網絡貨運平臺等新業態也快速發展。重視推動自動駕駛,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里程加起來已經累計超過了7000萬公里。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加速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路用材料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技術廣泛應用。
過去五年18萬億元的投資提升了中國交通網絡的方方面面,強大的基建成果也支撐了“人享其行”和“物暢其流”,2024春運人貨大流動的順暢就是最好例證。
今年春運是疫情防控轉段後第一個常態化春運,交通運輸部預測,春運(1月26日-3月5日)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將達到90億人次。李小鵬透露,根據目前的初步統計,今年春運前33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到72.04億人次,比2023年增長了10.6%,比2019年增長了9.1%。總體來看,今年綜合運輸春運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春運服務和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而且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更加高效,人民羣衆全鏈條出行體驗和獲得感也不斷得到提高。此外,重點物資運輸有序暢通。無論是從“大動脈”看,還是從“微循環”看,總體都是順暢的。重點物資流通樞紐運行穩定,有效保障了能源等重點物資以及民生重要物資的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