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國家隊2/這家小機器飛入臺積電美廠巡視 卻遇上「逢中必反還不識貨」困境

臺灣希望創新公司與臺積電合作研發室內巡檢的無人機。(圖/翻攝自翁章樑臉書、臺積電提供)

「這臺可以室內巡檢、定位的無人機,是靠視覺技術,利用熱影像加上AI辨識,去查有沒有漏氣漏液,是我們跟臺積電合作、測試了兩年多,臺積電希望我們儘速把這機器做出來,送去美國亞利桑那州,可取代巡檢的人力;比較大臺的可以在戶外檢查光電、風電設備,或是橋樑檢測,最高可抗6級強風。」臺灣希望創新公司執行長李志清在11日的博覽會上,開心向記者介紹他的成果。

儘管風光打進護國神山臺積電廠區,這家曾爲臺灣民衆展示多場大型無人機羣飛表演的公司,纔剛走出一場輿論風暴。

在2022年國慶焰火晚會表演後,負責執飛的臺灣希望創新公司被立委質疑使用中國高巨創新公司(EMO)製造的無人機,恐構成國安及資安疑慮,該公司百口莫辯,直到今年四月監察委員調查報告出爐,證實他們執飛時的無人機關鍵零組件,如通訊、飛控及定位晶片沒有使用中國廠牌通訊模組,才還給他們一個清白。

近年來許多大型晚會都會有無人機羣飛表演。(圖/總統府提供)

「逢中必反,而且根本『不識貨』!」不願具名的無人機業者向CTWANT記者抱怨,「審查委員根本沒有幾個懂資安的,還拿Google來的新聞質問我!」搞得現在業者都不太敢接受媒體採訪。這事也顯示臺灣無人機產業三大發展困境,就是缺乏關鍵零件,市場太小難量產,以及政治化過頭、反而專業性不足。

其實行政院曾在2020年12月發函給各公務機關,要求禁用大陸廠牌資通訊產品,包含中國製無人機,但後續傳出不少「誤用」消息,除了廠商刻意隱瞞,最重要的是,「把關者」沒有辨識能力,搞不清楚到底要防哪些項目。

商用無人機產業中,許多關鍵零組件,大陸廠商擁有成本優勢。(圖/翻攝自李志清臉書)

業者表示,目前在全球商用無人機產業中,馬達、電池等元件,因爲成本與市場規模等因素,大多仰賴大陸廠商的供應,「這些根本無關資安,爲何不能用!」

虎尾科大飛機工程系副教授林中彥表示,目前臺灣製造無人機的技術挑戰,在航電系統與軟體調校,若資源有限,就應該着重在此開發,而其他像是無關發射資訊的機械零組件,大陸因爲有大量生產的規模經濟,可降低成本,過於嚴苛的「去紅化」反而會擠壓資源。

嘉義縣長翁章樑表示,一個朋友去中國買無人機花1萬多元,但同規格的在臺灣訂做可能要6萬多,「目前商用的確拼不過大疆,因爲他相關產業鏈很完整,臺灣市場很小,很多零件沒有生產,所以必須一起發展起來。」這也是他們爲何要打造嘉義的產業聚落,並引來更多國際買家,把市場做大,才能降低成本。

前總統蔡英文也很關注無人機產業。(圖/黃鵬傑攝)

不願具名的業者也向CTWANT記者透露,去年國防部的「軍用商規」無人機的案子,讓民間企業研發競標,重點是要「自制」以擺脫紅色供應鏈,原本是採「技術標」,但因很多關鍵零件難以取得、製造成本與軟體整合等問題,爲了趕在前總統蔡英文執政時期完成,準備與驗證的時間很短,大家忙到昏天暗地,但有些廠商根本做不出來,有的甚至拿中國製造的商品來改機,「最誇張的是,高層還爲了特定廠商,不斷降低門檻標準,是把認真做事的廠商當陪考的嗎?」

一名無人機整合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臺灣目前最大問題就是「各做各」,雖然可以做整機,但各種關鍵零件仍不夠強大,很多業者、頂尖大學學者不願加入,覺得市場太小也拿不出漂亮薪水去吸引人才,無法長期投入研究,導致無人機業者大多是中小企業,賺不到錢、多在燃燒熱情,「若政府有心要扶植這塊產業,必須從態度做起,最重要的就是持續投入、尊重專業。」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