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欣盈赴歐洲議會公聽會主講 盼與歐盟推動簽署BIA

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INTA)於臺灣時間7月19日下午4點半至6點半舉辦「加強與臺灣投資及貿易關係」公聽會,立法委員吳欣盈受立法院及外交部推薦,代表我國擔任該場公聽會之主講人。(摘自歐洲議會官網/楊亞璇臺北傳真)

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INTA)於臺灣時間7月19日下午4點半至6點半舉辦「加強與臺灣投資及貿易關係」公聽會,立法委員吳欣盈受立法院及外交部推薦,代表我國擔任該場公聽會之主講人,爲臺灣首位親自出席歐洲議會之立委,是臺歐國會外交之重大突破。

於公聽會中,吳欣盈強調臺灣的經濟實力,以目前立法院刻正討論中的5個議題面向,主權基金、GDPR、數位醫療、永續轉型、稅制改革,切入此次公聽會深化臺歐投資及貿易關係的主軸。

吳欣盈首先指出,以2022年臺歐雙向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爲例,歐盟對臺FDI佔該年度之總額達36%,反觀臺灣對歐盟之FDI則僅佔臺灣所有對外FDI的6%,足見當前臺歐之間的投資其實不平衡且不對等。而立法院在今年開始討論以臺灣豐沛外匯存底的10%成立主權投資基金,則能促進臺灣對包含歐盟在內全球市場的投資,強化臺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並深化國際連結。

接着在GDPR的部分,吳欣盈指出臺灣正推動修法,力求能成爲第3個取得歐盟GDPR適足性認定的亞洲國家。臺灣若能在法制上接軌GDPR,不僅將推動民衆基本權益的保障,同時藉由消弭臺歐之間市場制度障礙,讓同爲民主聯盟的臺歐能在共通標準下促進雙方數位經濟市場交流。

數位醫療則是另一個吳欣盈認爲臺歐能共同合作的方向,歐盟早在2019年就已步入超高齡社會,而臺灣也預期在2025年達到相同水準,雙方都將面臨同時醫療保健花費上升與身爲稅基的工作年齡人口下滑之挑戰。因此吳欣盈強調,數位醫療做爲提升醫療可近性、降低醫療浪費、促進醫療效率的解方,臺歐在技術、產業、監管等層面,將有長足的合作空間。

此外,永續轉型亦爲臺歐極需與歐盟合作交流的部分。吳欣盈表示,臺灣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份子,有意願且有能力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針對2050淨零碳排的國際共識亦絕不缺席;在歐盟提出以CBAM發揮「布魯塞爾效應」引領全球之際,臺灣也積極從推動再生能源、政府組改、輔導產業等面向,實踐臺灣「專業、務實、有貢獻」的國際參與原則。

最後吳欣盈提到,稅制改革是個國際趨勢,歐盟、G20、OECD共同推動了全球最低稅負制,這是個臺灣不得不面對的改變,同時也是臺灣銜接全球市場的契機;臺灣的科技產業有着傲視全球的完善供應鏈與高水準人才,若能借此機會在稅制上與國際接軌,絕對具備成爲跨國企業亞洲科技總部首選位址的潛力。

吳欣盈話鋒一轉,提到臺歐在雙方投資日漸成長的情境下,企業卻缺乏雙邊貿易協議(BIA)的保障;因此,爲了持續深化臺歐投資及貿易關係與相關實質合作,包含推動其所列出的幾個合作面向,BIA的簽署將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吳欣盈總結道,在近期全球推動可信任供應鏈的浪潮下,身爲理念相近國家的臺灣與美國、加拿大,正持續進行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及臺加FIPA的談判;而歐盟與臺灣也是共享民主價值、深具合作潛力的夥伴,臺灣深切期待能與歐盟推動簽署BIA,爲雙方共享的繁榮與理念願景打下關鍵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