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義/國民黨恢復黨章「總統不兼主席」 黨政分治纔是進步

吳廣義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

國民黨前些日子的中常會上,有中常委提出恢復原黨章案,把總統必然兼任黨主席規則「改回去」。黨內外對此,有些許 「雜音」,但從政黨政治健康發展而言,這無疑是藍營走在綠營前面的「進步價值」。

近20年來,臺灣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三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都有過兼黨主席的經歷。雖然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最後都以難看的辭職了結。

扁、馬執政之初,都想做「全民政府」的「全民總統」,因此要淡化政黨色彩,起先都沒有兼任黨主席。等到後來發現在行政黨意民意三方出現矛盾,無法有效約束黨內羣雄施政出現重大問題時,不得不改弦易轍,黨權、政權一把抓。

蔡英文吸取了兩個前任經驗教訓,從一開始就把黨權牢牢地攥在手裡。本來以爲總統只要兼黨主席就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從此黨政合一,可「九合一」的慘敗,讓蔡英文不得不灰頭土臉辭去黨主席一職。

所以,從20年來的實證,和經驗法則來說,總統兼黨主席,是走不通的制度設計。

首先,總統兼黨主席,是威權政治的象徵,必然會導致以黨領政憲政亂像,不符合民主原則與原理。 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對總統兼黨主席多有批判。

上個世紀李登輝時代,陳水扁就將國民黨「黨政不分的體制」批得體無完膚。2009年,馬英九要兼黨主席,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曾批,「國民黨佔立法院四分之三多數,再由總統結合行政、立法權,憲政體制已喪失制衡機制。」

2013年,國民黨修改黨章,通過「總統兼任黨主席」案,謝長廷在《蘋果日報投書「總統兼黨主席,毀憲亂政」,痛批馬英九兼任黨主席是毀憲亂政。

而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國民黨對綠營總統兼黨主席也是批判不斷。2002年,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就批評陳水扁兼任民進黨主席,是要藉「黨政合一」營造自己的絕對權威,最終必將走向黨政一體的「獨裁」之路,恐非臺灣之福。

2016年,蔡英文堅持總統續任黨主席,國民黨立委就抨擊,民進黨有臺獨黨綱包袱,民進黨籍總統兼任黨主席,當然不符合全民總統的精神。

其次,總統兼黨主席,從現實效果來看,並不能真正發揮以黨領政的作用,反而容易變成「一言堂」,引發黨內的諸多矛盾與反彈。 以馬英九總統兼任黨主席爲例,從來就沒有能夠真正掌控國民黨人數佔優的立法院,反而是矛盾持續不斷、一再激化。

馬英九本來以爲,總統兼黨主席能夠定於一尊,鞏固黨政權力,並透過手中的資源,分化、瓦解、收編反對力量。可實際上,馬英九抓得越緊,指揮權越不靈,與黨內各派系山頭越是糾纏不清。最終的結果,在馬王政爭中徹底失去對立法院的控制權政令不出總統府

再者,臺灣民意對總統兼黨主席不認同、不買賬,在歷次是否支持總統兼黨主席的民調中,幾乎都有將近6成的民衆不贊成。名不正則言不順,藍綠兩黨不能再對此選擇性的失明。

最後,陳水扁與馬英九,從剛開始的不兼,到後面的兼,其實是典型的病急亂投醫,是施政無能,導致權力遇到挑戰時的自衛戰。

事實證明,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並沒有真正解決權力危機,反倒埋下了種種的後遺症。 可笑的是,蔡英文沒有吸取扁、馬的「前車之鑑」,一上臺就想當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超級總統」,結果當然是掉進了同一個「權利陷阱」中。

不僅2020無論哪方當選總統,都應該避免「總統兼黨主席」的權利魔咒。而且兩黨都應該「反向立規」,最好總統不得兼任黨主席。

熱門文章

郭董應對網外霸氣網內和氣 別再爲難吳敦義

►篡位與奪嫡:藍綠初選紛爭本質差異

►按贊加入粉絲團,讓你成爲話題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