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佛塔封存的“唐楷極品”,書壇大咖重金爭搶,比學習趙孟頫更可靠!
趙孟頫的法帖之所以暢銷,主要因其筆畫簡練、清晰,雖然晉唐時期的書法絕妙,但是筆勢過於精嚴,現代人無法掌握,恰好趙孟頫簡化古人筆法,線條明快乾練,筆路頗爲清晰。
不僅利於分析和參透,上手臨摹見效也快,因此宋朝之後,世人多以“趙字”爲尊,然而古人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趙孟頫繼承“二王”秀媚氣象,呈現圓融溫雅、俊秀柔和的姿態,陽剛氣不足。
臨摹時間一長,極易產生庸俗、淺薄等問題,實際上,拋開名家身份,明朝萬曆年間,有人在西安白馬寺的佛塔,發現封存百年的“唐楷極品”,此碑既有唐代的精絕楷法,還具備易學特性。
非常適合初學者,比學習趙孟頫更可靠,它就是《王居士磚塔銘》,據考證,顯慶三年(658年)敬客所寫,全碑共計256字,敬客此人名氣不高,他出身顯赫,學習條件優良,觀摩很多的名家真跡,深諳晉唐筆法與風貌。
由於一生隱居山野,史冊少有記載,被後世慢慢遺忘,可是論就水平,他完全不輸名匠,卷中楷書舒展挺拔、清健俊逸,線條偏爲細瘦,內層筋骨洞達,氣力深沉,但卻沒有呆板之感
外層姿態綽約靈動,摒棄平直肅穆的勢態,筆畫濃淡粗細、起伏平緩的變化鮮明,結體也是如此,勢態大多欹側,比如“昌”向左傾斜,之後通過布白和筆畫,讓力度分佈到右邊,具有穩中求險的趣味性,盡顯動感和藝術之美。
《王居士磚塔銘》之精妙,乃是有目共睹的,康有爲稱讚:“近代法趙(孟頫),取其圓美而速成也。然趙體不方,故鹹(咸豐)同(同治)後多怡《磚塔銘》,以其輕圓滑利,作字易成”。
當年出土後,衆人頻繁拓印,石碑斷裂爲7塊,民國時期一幅拓片,讓書壇大咖重金爭搶,比如桂馥曾記載:“尋常隻字足寶貴,況當妙墨雙眼明。縱無蘭亭繭紙本。我心足使平如衡。”
錢泳也寫道:“得片紙隻字猶珍藏之不置者,因其秀勁有法,在歐、褚之間,故學者紛紛,遂爲名碑,可見古人用筆皆有法度可尋也。”
這一條條誇讚,足以證明此帖的學習價值,目前尚有完整的拓本傳世,字跡清晰生動,時常臨摹,可以快速掌握正統“楷法”,兼得靈活意態,寫出藝術性。
經多方努力,如今我們對敬客《王居士磚塔銘》,進行超高清復刻,採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
卷中字體極爲清晰,墨色濃淡、筆法轉變等細節,全都一覽無餘,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爲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